回覆列表
  • 1 # 英勇的少年大俠

    不殺難道還要封一個“獻國公”或者“讓國公”然後告訴後人“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麼?開個玩笑,下面是正式的回答。

    首先,項羽不殺劉邦未必是因為他很仁厚,更多的是因為項羽壓根就沒準備統一天下做皇帝,他後來分封諸侯當楚王也正說明了這一點,那麼他不殺劉邦就是因為劉邦的存在並不影響他做自己的諸侯(當然他不知道他不想做皇帝但是劉邦想啊),而劉邦則恰恰相反,劉邦的目標從來都是要統一天下的,而在這個目標面前是容不得任何所謂 諸侯存在的,而擁有強大實力和影響力的項羽更是決不能留的。

    其次,“前車之覆,後車之鑑”,項羽沒有殺劉邦導致兵敗身死,劉邦不殺項羽是也等著項羽死灰復燃麼,對於劉邦這樣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來說,絕不可能給自己的統治留下任何的後患,所以根據以往經驗教訓,劉邦也非殺項羽不可。

    最後,在 群雄逐鹿的過程中,項羽這樣不殺敵人的情況比較少,劉邦這樣斬草除根的行為才比較常見,從這一角度來看劉邦殺項羽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 2 # 魔法船帆M

    貓抓住耗子不是一次殺死而是先玩玩,玩夠了再殺死。因為貓知道耗子不是自己的對手,貓可以隨時把耗子殺掉,這次耗子跑了那就下次再抓(抓到就殺有點勝之不武的感覺)。但耗子不一樣耗子害怕貓害怕的要死,耗子知道能把貓抓住那是天賜的絕佳機會,這次不殺死貓等到貓恢復實力後死的就是自己。仁慈與兇殘不過就是內心恐懼值的一種外放表現,項羽坑殺20萬秦軍夠兇殘但卻一次次放過劉邦,這就是內心恐懼值的外放行為,害怕他就殺掉他。個人見解不喜勿噴@海之藍seall

  • 3 # 歷史春秋網

    項羽只是在鴻門宴上未殺劉邦,劉邦過了這一劫後,項羽再想殺他,就難了。二人本為爭天下的敵手,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自然靠鬥智鬥勇。不管是劉邦想殺項羽,還是項羽想殺劉邦,其實都是正常的。最後劉邦殺了項羽,勝者王侯敗者賊而已。二人同為推翻暴秦的英雄。

    項羽在鴻門宴未殺劉邦,是因為他沒有殺劉邦的理由。古人講“義”,殺之無名,則殺之不祥。第一,楚懷王說了,誰先進咸陽誰為王,劉邦先進去了,立下大功,項羽有什麼理由殺推翻暴秦的功臣呢?第二,劉邦進了咸陽後,並未稱王,而是封存府庫,約法三章,廣收人心。把咸陽城讓給了項羽,有功無過,項羽怎麼殺劉邦呢?第三,劉邦與項羽曾為戰友,相約共同推翻暴秦,楚懷王作證。戰友無過而殺,其心何忍?

    所以,項羽不殺劉邦,於情於理,都是正常的。他不應該殺。他殺了劉邦,自己的良心過不去,天下人也會跟他過不去。他並不是婦人之仁,而是義字,理字在起作用。項羽有充分的自信,可以在戰場上戰勝劉邦,冠冕堂皇地奪取天下。

    項羽是劉邦爭奪天下的最強敵手,為了戰勝項羽,劉邦可以說廣攬人才,屢敗屢戰。劉邦想置項羽於死地不假,因為項羽是他爭奪天下的竟爭對手,是絆腳石。終於四年磨一劍,劉邦迎來了亥下之戰,逼死了項羽。劉項的爭鬥,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擺渡人》是爛片,你真的看懂了這部電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