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羊

    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於延長了人的壽命。

    ——魯 迅

    元朝著名畫家、學者、詩人和篆刻家王冕,出身貧寒,家中無力供他上學,他只得到一個姓秦的人家放牛。王冕時刻想著讀書學習,每次出去放牛,都借書本帶在身上,有時騎在牛背上讀書,有時牛在吃草,他就坐在樹下看書,每晚借佛殿長明燈夜讀。就是靠著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他自學了很多知識,終成一代畫家。

  • 2 # 姜學友

    一: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中國傑出的經濟學家。

    節約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於延長了人的壽命。

    二: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三:懸樑刺股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睏,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髮,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幹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樑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四:囊螢映雪

    東晉人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裡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裡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製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藉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五:歐陽修苦讀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就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後過了一週寶寶還是不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