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熊的書屋

    宰予被排列在言語科第一,因為他是一個口才特別好的人,同時他也很聰明,說出來的話會得到孔子的重視,但是,孔子後來發現自己錯了,因為宰予常常只說不做,言行不一。在《論語》中,宰予出場五次。我們從《論語》中可以分析出他的性格和被孔子嫌棄的原因。

    第一:聰明善辯,言行相違。

    《論語》中記載,宰予故意問孔子:“老師,假設有一個仁者,別人告訴他井裡有仁可取,他會不會跳下去呢?”,孔子知道宰予故意這樣問,很生氣的回答說:“對一個君子來說,你可以讓他過去,卻不能讓他跳井,你可以欺騙他井裡有仁,但別把君子看的那麼笨。”由此可見,孔子認為宰予不但缺乏真誠,而且故意設陷阱提問來嘲笑大家,自然惹孔子不滿。

    第二:白天睡懶覺,惹孔子大罵。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宰予白天跑去睡覺,被孔子知道了,大罵他是朽木,在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非生病,要不然一定要認真讀書或勞作。這件事讓孔子對宰予更加失望。

    第三:宰予問三年之喪,引人性之論。

    宰予對守喪三年的規定,向孔子提出了質疑,他的觀點很充分。第一,如果君子三年不行禮儀不演奏音樂只顧守喪,那麼禮儀和音樂就會荒廢,在孔子生活的時代,禮儀規範和音樂是很重要的事情。第二,在自然界,一年剛好一個輪迴,春夏秋冬,舊的稻米吃完,新的稻米又長出來,因此他認為守喪一年就夠了,三年實在太長。

    孔子問他:“你如果不守孝三年,沒滿三年之喪就吃喝玩樂,錦衣華服,你心裡安不安呢?”宰予可能是想贏得辯論又或者處於真心,說了句“安”,,孔子氣的臉色都變了,說“君子守喪時,吃美食不辯滋味,聽音樂不感到快樂,住家裡不決得舒服,他們都是發自內心,你既然感到心安,那你就去做吧。”宰予知道老師生氣了,趕緊溜之大吉。不過,孔子接下來,以這件事為例繼續教育其他的學生。“一個孩子生下來,三年後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為父母守孝三年,天下人都是這樣做的,宰予難道曾經沒有受到父母三年懷抱的照顧嗎?”

    透過此事孔子評價宰予“何其不仁也。”

    當然,宰予也並不是總這樣的“壞學生”,雖然被作為反面教材,但他經過不斷精進,智足以知聖人。

    有一次楚昭王想請孔子來做官,孔子就先派宰予過去,宰予的口才很好,知道老師有什麼要求,有什麼想法。宰予就跟楚昭王談了各種理想。楚昭王很滿意,送給孔子好幾輛華麗貴重的馬車,宰予怎麼說的呢,他說,我們老師要的不是馬車,我們老師所關心的是理想能不能實現,所關心的是老百姓能不能得到照顧,如果你真的用我們老師來做官,我們高興得很,他就是走路來也願意,你不用給他豪華的馬車。

    宰予來跟孔子報告,孔子說,講得好。這時宰予的境界高了一些,他知道,重要的不是國君的賞賜,而是希望得君行道,能夠照顧百姓,孔子這一次稱讚了他,說宰予的口才終於走上了正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到過哪些奇葩的坑隊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