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海雲煙
-
2 # 羅思揚
古人說:成家、立業,三十而立。
字字珠璣,至理名言。
對於一名大齡女性來說,當務之急:畢業,工作,找物件,結婚,生孩子;提升職場競爭力,升職加薪,相夫教子,承擔家庭責任社會責任;
該幹嘛幹嘛,到哪個階段做哪個階段的事兒。人生走上正軌,進入正向迴圈。
千萬人走過的人生道路,至少不會有大的偏差。
最怕是走上這樣一條路:年紀不小了,家庭背景也不富裕,學的也不是一個有前景的專業,也不真心熱愛科研,但還是矇頭去讀博。
這類人往往有一些共性:
1) 懶得思考,反正博士就是好,高人一等,社會就應該尊重博士;你要問他一句為什麼,他會說不知道,沒有為什麼,就應該是這樣,至少有一個高學歷。
2) 迷戀在高校裡沒有社會競爭,不用面對社會壓力,不用承擔家庭社會責任的感覺。
上學從小就是一件政治正確的事,可終究它不是目的,只是過程,所有人的目的都是工作、轉化為生產力、創造價值。
讀書是萬千社會事務中,最簡單的任務。因為完全是單任務模式,而且不用為結果承擔任何責任。
在讀書這件事上,沒有目標的走太久,容易失去危機感。慢慢地,就會用無數的理由來麻痺自己。
面對真實的社會,是最需要勇氣的。所以很多人逃避面對真實,而一直讓自己在象牙塔虛幻的幻象中。
3) 靜態看問題。很多人認為幾年時間拿個博士學位,以為只是付出3-4年的薪酬收入。
孰不知,世界是動態的,每年10 %的通貨膨脹率,平均物價每年按10%上漲,你的付出不能簡單的拿當前薪酬*4年;
機會視窗是逐年縮減的,比如4年前,博士條件基本可以穩步升副教授,4年後人才飽和了,普通博士升職稱進階將變得更加艱難。
4年時間,你若不在高校,而是在職場,所積累的行業經驗、人脈資源,個人能力的提升、管理經驗的提升,也都是相當可觀的。在一個有發展活力的行業,4年職場足夠對一個人產生巨大的變化。
最後,說回到題主的問題,結婚與讀博並不矛盾,很多大師也都是早早就步入婚姻殿堂。
害怕面對真實的社會,逃避人生要承擔的責任,當一個在象牙塔中的巨嬰,恐怕才是很多人不願離開學校的內心糾結。
30歲,女生。本科畢業工作幾年後考的碩士研究生,今年就畢業了,想繼續讀博士,以後在大學任教,已經拿到了PhDoffer。可是,年紀大,沒結婚,也會擔心年紀較大對以後生小孩不太好。
回覆列表
30歲,對於男人來說,如果家庭條件比較好,那可以一邊結婚一邊讀博。如果對於家庭條件一般的人來說,最好選擇先讀博再讀結婚。因為讀博期間,你沒有很富足的經濟能力去支撐一個家庭,去養家餬口,經常會因為錢傷了兩個人的感情。
30歲,對於女人來說,因為生理上的限制,年齡越大,生育對女人越危險,因此建議先結婚再讀博。讀博期間,經濟上可以又男方支撐,自己從導師那裡也有一些補貼,生活上也不至於很困難!
所30歲,讀博還是結婚,得看個人的家庭情況,個人的實際能力和環境,不能單純地限制認為是好還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