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主營業務不就是售賣個人簡歷?為啥還會被315曝光?正確地說,應該是這些平臺的簡歷二次售賣被曝光。但,這是新鮮事嗎?
網際網路時代,個人沒有隱私可言。這是技術進步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315作為消費者保護的權威,透過曝光這些企業,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簡歷可以說是涉及個人資訊最全面的的一種形式了,隱私洩露的危害,無疑是巨大的。
所以這類企業被敲打一下,一方面本就該整頓一下越演越烈的個人資訊交易灰產;另一方面,對其他涉及大規模使用者隱私的企業,都可以起到一個警告作用,比如網友們總是抱怨的裝修啥的。
第二,探索一下未來個人資料管理的邊界。因為從業務形態上來說,招聘平臺提供的是撮合人才供需雙方的一種業務,勢必要互動供需雙方的資訊,這類企業發展這麼多年,基本也是被大眾普遍接受和認可的一種形式。
只是,私下交易簡歷這種行為的出現,一定是市場上有需求,但平臺方可能有監管不利的因素存在。咱們有一說一,對於招聘企業特別是招聘的實際操作者,最終如何處置這些簡歷,是否二次交易,平臺很難做到有效監控。
如果平臺方主動參與簡歷二次處置,那肯定另當別論。智聯、獵聘都深夜道歉,作為企業來說,這是他們危機公關必須展現出來的態度,但企業最終也只能做到企業可以做到的範疇,不作惡,不縱容他人作惡。
個人隱私管理的問題其實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涉及使用者、平臺企業和監管部門多方面聯動的一項系統工作。
平臺方要做好的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完善,以及承擔起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保護客戶的隱私安全也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
二次售賣簡歷損害了大部分免費使用者,同時也是資料的提供者的利益。但個人資料的所有權不是平臺的企業的私產,如果能透過技術手段做到更好的篩選和有條件的開放,才能實現共贏。所以看道歉企業後續怎麼會做,才是實在的。
監管層面更應該拿出有效的懲戒措施,對於利用規則漏洞牟利,或者買賣資訊獲取商業利益的行為加以規範和懲戒。對於利用個人資訊實施犯罪的,更要嚴懲不怠。甚至可以調動一些相關的部門來進行聯動。
比如,去年315之後,透過電信管理部門執行規範電話銷售的一系列措施,可以起到從源頭上切斷買賣個人資訊的作用。如果能夠堅持執行到位,說不定對這種二次售賣簡歷的行為有所遏制。
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獵聘主營業務不就是售賣個人簡歷?為啥還會被315曝光?正確地說,應該是這些平臺的簡歷二次售賣被曝光。但,這是新鮮事嗎?
網際網路時代,個人沒有隱私可言。這是技術進步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315作為消費者保護的權威,透過曝光這些企業,可以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簡歷可以說是涉及個人資訊最全面的的一種形式了,隱私洩露的危害,無疑是巨大的。
所以這類企業被敲打一下,一方面本就該整頓一下越演越烈的個人資訊交易灰產;另一方面,對其他涉及大規模使用者隱私的企業,都可以起到一個警告作用,比如網友們總是抱怨的裝修啥的。
第二,探索一下未來個人資料管理的邊界。因為從業務形態上來說,招聘平臺提供的是撮合人才供需雙方的一種業務,勢必要互動供需雙方的資訊,這類企業發展這麼多年,基本也是被大眾普遍接受和認可的一種形式。
只是,私下交易簡歷這種行為的出現,一定是市場上有需求,但平臺方可能有監管不利的因素存在。咱們有一說一,對於招聘企業特別是招聘的實際操作者,最終如何處置這些簡歷,是否二次交易,平臺很難做到有效監控。
如果平臺方主動參與簡歷二次處置,那肯定另當別論。智聯、獵聘都深夜道歉,作為企業來說,這是他們危機公關必須展現出來的態度,但企業最終也只能做到企業可以做到的範疇,不作惡,不縱容他人作惡。
個人隱私管理的問題其實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涉及使用者、平臺企業和監管部門多方面聯動的一項系統工作。
平臺方要做好的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完善,以及承擔起企業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保護客戶的隱私安全也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
二次售賣簡歷損害了大部分免費使用者,同時也是資料的提供者的利益。但個人資料的所有權不是平臺的企業的私產,如果能透過技術手段做到更好的篩選和有條件的開放,才能實現共贏。所以看道歉企業後續怎麼會做,才是實在的。
監管層面更應該拿出有效的懲戒措施,對於利用規則漏洞牟利,或者買賣資訊獲取商業利益的行為加以規範和懲戒。對於利用個人資訊實施犯罪的,更要嚴懲不怠。甚至可以調動一些相關的部門來進行聯動。
比如,去年315之後,透過電信管理部門執行規範電話銷售的一系列措施,可以起到從源頭上切斷買賣個人資訊的作用。如果能夠堅持執行到位,說不定對這種二次售賣簡歷的行為有所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