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圍爐趣談
-
2 # 津城沐雨
津城認為,項羽即使渡過烏江也難以翻盤,原因有三:
第一,江東底子薄。
當時的江東,還沒有被大規模開發,人口稀少,經濟落後,人才有限,沒有大量的人口支撐,就沒有重振軍威的資本,而且在江東重新招募士卒,戰鬥力肯定一時半會兒提不上去,面對劉邦韓信的窮追不捨,難以有效發展翻盤。
第二,人心思安。
經過秦朝末年和楚漢之爭,百姓深受戰亂之苦,人心思定,不想再打仗了,也沒有了當年面對暴秦的生存危機,士氣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第三,猛將盡喪,對手更加強大。
經過垓下之戰,劉邦的實力更加強大,天下大部分地區都成了劉邦的,劉邦帳下人才濟濟,韓信統兵能力不弱,英布戰鬥力不差,而項羽的主要將領都失去了,渡過烏江又僅能一人渡過,項羽連個幫手都沒有。
-
3 # 劉一千五
悲催了,項羽耗不起,本來對不起八千子弟,奈何再引劉邦入江東荼毒父老生靈。所以項羽思前顧後,算了,就此止步吧,天命如此,尚何如何?寶馬送船伕,人頭贈故人。何況,虞妃在那邊,孤單,去陪她也好,反正這人世,眾叛親離……
項羽在內心己垮了,在滎陽對峙己經厭倦,耗不起曠日持久的戰爭,挑戰劉邦,劉邦不出,反而出口譏諷,惹得面上無光。更兼彭越在腹心搗亂,東征西突,勞而無功。授龍且龍且敗死,託周殷周殷背叛。鑑約鴻溝而劉邦背信棄義,出使齊國而韓信執迷不悟。以至身陷垓下,四面楚聲……這一連串構成致命威脅,而亡走陰陵,竟為農夫所誤,實在是天要人亡,不得不亡吶。
項羽就不過江而東了,漁父之言竟成頂羽決心不過江東的凝固劑。
於是,下馬,手提短劍,殺敗百餘漢兵。看見故人呂馬童,送一套富貴與他,使之封侯。
項羽不是不想回江東,是心慚而不回去,他內心己垮,魚爛不可復全,心垮不可再立。這一來,便宜了劉邦,竟成對手之功,嗚呼項王。項王一死,這天下不是劉邦的,又是誰的?項王不死,禍亂不知何時結束……
基本沒有翻盤的可能性!原因如下:
一是失去了人心。項羽武功蓋世,卻不懂得珍惜民心民意。因為以前的民眾基礎是項梁建立的,現在項梁沒了,民心恐怕難以再次拉攏。失去了百姓的支援,即便是能再次拉攏軍隊,吃了如此大的敗仗,士兵的戰鬥力也一定遠不及以前,試想,剩下的“江東父老”可是之前篩選剩下的,精兵強將折了十之八九!
其次,項羽用人不當。楚漢戰爭後,項羽幾乎沒有靠譜的將領了,項羽帳下五大虎將中,龍且和虞子期戰死,季布、鍾離昧、英布三人先後投奔了劉邦,就算有了兵馬,再找靠譜的將領卻是很難,而且軍師參謀也是乏人寥寥。
最後是項羽的對手過於強大。劉邦出身寒微,市井之徒,深諳世故,比較項羽貴族氣質,遊刃有餘中,馭人之術玩得登峰造極。項羽的文臣武將紛紛投向他的麾下,可謂兵多將廣,縱使項羽過了烏江也是東山再起的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