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首臣
-
2 # 小羽聊歷史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我查閱有關資料,整理如下,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這個問題太複雜,各個朝代是不一樣的,就算是同一朝代,也因不同的時期而有很大的變化,比如秦朝在始皇帝實行三公九卿制以前和以後就有很大的差別。我自己對於中國曆朝官吏制度的發展進行了一個小小的總結,這個總結很粗糙,但是對於大體上去了解,還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按照中國官吏制度的發展,有幾個劃時代意義的轉折點:1、秦以前,2、秦至隋,3、隋以後,其標誌有兩個,1、三公九卿制,2、三省六部制1、秦朝以前在秦以前,官員這個概念相對模糊,君主任命一個人做什麼事,這個人就去做什麼,至於他們的等級,則就由他們的俸祿來決定,俸祿越高,等級就越高,但不等於實權越大,再加上那時候的士大夫、或者一些立過大功的人,或者君主的兄弟,都是有自己的封地的,所以那個時候官吏的許可權、等級並不明確。嚴格來說,從夏朝開始,就有三公九卿的叫法,但這裡三公、九卿都是虛數,大概的意思就是高階官員叫公,稍低一些的叫卿,這種情況到了秦始皇時期,終於確定下來。2、秦至隋朝的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在秦始皇改革天下後,成為一種制度,一直延續到隋朝實行三省六部制以前,各朝代大都以此為藍本設定官職。大體說來,中央的官員以三公九卿為主要負責人,三公者,一為主政、一為主軍、一為主監察,而九卿則負責具體事宜,包括稅收、祭祀、刑名等等,在各個朝代,名稱各有不同,但大體上如此。故而,就其等級來說,三公高於九卿,九卿在多數時候則高於地方官吏(亂世則有變)。3、三省六部這個制度從隋朝開始,一直持續到清朝,甚至可以說是換了種說法、換了件衣服一直持續到現在。與三公九卿制一樣,三省六部在不同的時代也略有不同,比如門下省的長官在隋叫納言,在唐叫侍中,不過不論怎麼說,三省六部在從根本上看,依然是一回事,三省直接對皇帝負責,其中最重要的是尚書省,軍政要事都必須經過尚書省。而其餘兩省則是主要用於分割尚書省的權利,以免尾大不掉,不過這種局面在唐朝安史之亂後,發生了改變導致那以後其餘兩省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尚書省下轄六部,兵、戶、吏、禮、刑、工,由六部各自負責不同的具體事務,六部主管便是尚書。三省六部下的等級,由尚書省、各尚書,為最高,各部輔助官員次之,輔助官員下的辦事人員再次之。地方官員再次。大體上的官員演變規律就是如此,如果要細緻的去說的話,幾天幾夜也說不完,樓主既然也在百度上看了那麼多,我也不需要去複製,大體上的規律便是如此,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3 # 熙墨珏
宋朝官員品級
正一品:
職官:太師、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師、少傅、少保
爵:王
從一品:
職官:樞密使、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開府儀同三司
武散官:驃騎大將軍
爵:嗣王、郡王、國公
正二品:
職官: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太尉、御史大夫
文散官:特進
武散官:輔國大將軍、鎮國大將軍
爵:開國郡公
勳:上柱國
從二品:
職官:籤書樞密院事、觀文殿大學士、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六部尚書、左右金吾衛/左右衛上將軍、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州牧、殿前都指揮使、節度使
文散官:光祿大夫
武散官:鎮軍大將軍
爵:開國縣公
勳:柱國
正三品:
職官:觀文殿學士、翰林/資政/保和殿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翰林學士、資政/保和/端明殿學士、龍圖/天章/寶文/顯謨/徽猷/敷文閣學士、樞密直學士、御史中丞、左右散騎常侍、權六曹尚書
散官:金紫光祿大夫
武散官: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勳:上護軍
從三品:
文散官:銀青光祿大夫
武散官:雲麾將軍、歸德將軍
爵:開國侯
勳:護軍
正四品:
職官: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宗正卿、祕書監、諸衛大將軍、殿前副都指揮使、承宣使
文散官:正奉大夫、中奉大夫
武散官:忠武將軍、壯武將軍
爵:開國伯
勳:上輕車都尉
從四品:
文散官:太中大夫、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將軍、明威將軍
勳:輕車都尉
正五品:
職官: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觀察使、通侍/正侍/宣正/履正/協忠/中侍大夫
文散官:中散大夫、朝奉大夫
武散官:定遠將軍、寧遠將軍
爵:開國子
勳:上騎都尉
從五品:
職官:太常/宗正少卿、祕書少監、內客省使、延福宮使、景福殿使、樞密都承旨、中亮/中衛/翊衛/親衛大夫、殿前馬/步軍都虞候、防禦使、捧日/天武/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團練使、諸州刺史、駙馬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朝請大夫
武散官:遊騎將軍、遊擊將軍
爵:開國男
勳:騎都尉
正六品:
職官:集英殿修撰、左右司郎中、國子司業、軍器監、都水使者、內侍省都知/副都知、宣慶/宣政/昭宣使、拱衛/左武/右武大夫、內侍省押班、樞密承旨/副承旨
文散官:朝奉郎、承直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勳:驍騎尉
從六品:
職官:起居郎、起居舍人、侍御史、左右司員外郎、右文殿/祕閣修撰、開封府少尹、開封府判官/推官、少府/將作/軍器少監、和安/成和/成安大夫、陵臺令
文散官:奉直郎、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勳:飛騎尉
正七品:
職官: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諫、侍講、直龍圖/天章/寶文閣、樞密副承旨、武功至武翼大夫、成全/平和/保安大夫、翰林良醫、赤縣令
文散官:朝請郎、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勳:雲騎尉
從七品:
職官:左右正言、符寶郎、監察御史、直顯謨/徽猷/敷文閣、太常/宗正/祕書丞、大理正、著作郎、崇政殿說書、內符寶郎、正侍至右武郎、武功至武翼郎、和安至保安郎、翰林醫官、合門宣贊舍人、判太醫局令、翰林醫效/醫痊
文散官:朝散郎、宣奉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勳:武騎尉
正八品:
職官:祕書郎、太常博士、樞密院計議官/編修官、敕令所刪定官、直祕閣、著作佐郎、國子監丞、國子博士、大理司直/評事、訓武/修武郎、內常侍、京府判官、京畿縣令、赤縣丞、太史局五官正、中書/門下省錄事、尚書省都事
文散官:給事郎、承事郎
武散官:宣節校尉、宣節副尉
從八品:
職官:少府/將作/軍器/都水監丞、祕書省校書郎/正字、太常寺奉禮郎/太祝、太學/武學/律學博士、主管太醫局、合門祗候、東/西頭供奉官、從義/秉義郎、節度掌書記、觀察支使、承直/儒林/文林/從事/從政/修職郎、京畿縣丞、諸州縣令/丞、赤縣尉、防禦/團練副使、太史局丞/直長/靈臺郎/保章正、守闕主事/令史/書令史
文散官:承奉郎、承務
武散官:禦侮校尉、禦侮副尉
正九品:
職官:殿頭高品、郊社/籍田/太官令、國子太學正/錄、武學諭、律學正、太醫局丞、忠訓/忠翊/成忠/保義郎、挈壺正、京畿縣尉、諸州別駕/長史/司馬、樞密院守闕書令史
文散官:儒林郎、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仁勇副尉
從九品:
職官:高班、黃門內品、承節/承信/迪功郎、諸州縣尉、城砦/馬監主簿、諸州司士/文學/助教、翰林醫學
文散官:文林郎、將仕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
4 # 半畝園書生
等級森嚴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特點之一,在官吏管理中的品秩制度以及與其相連繫的俸祿制度,是這種特點的突出表現,不同等級,享有不可僭越的不同政治,經濟特權。它是王權的表現和延伸。
古代官吏的等級制度包括品秩,爵位,班位勳賜,散階,封贈等諸多內容,我們重點介紹品秩。
品秩,也稱品級,是職官的基本等級,所謂“言分等別曰品,職有次序曰秩”。在古代官制中,品秩與官職並行,又有所區別,品秩標誌等級高下,官職表明職守許可權。等級與行政機構沒有關係,和俸祿關係緊密。
如果想進一步瞭解等級制度的概念,可以檢視《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裡邊規定國家的公務員的級別分為十五級。和古代官員的等級大同小異。
夏,商時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爵位來確定貴族的政治等級和地位權威,由於這一時期等級制度並不完備,夏,商爵位等級並不是嚴格的君臣從屬關係,也不完全表現管理中的層級控制。
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確立了尊卑貴賤的等級,爵位仍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對官職則“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在內為公,侯,伯,子,男,公卿,大夫,上士,中士共九級;在外,分為大國君,次國君,小國君,大國卿,次國卿,小國卿,大夫,上士,中士共九級,也稱“品級”所謂,“外官不過九品”,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古代職官九品制創立。
春秋戰國時期,官僚制逐漸形成,這種官僚不是以貴族身份而是以國王的臣僕的身份進行管理,因而他們的品秩和俸祿基本上是以獲得糧食的多少來劃分的,就是所謂“粟石品級制”,這是一種品秩和俸祿合一的管理等級制。列國糧食的計量單位有石,盆,鍾,擔,鬥,斛等不同,因而也有不同的計量標準來劃分等級。
漢代則實行完全的“粟石品級制”,官吏的品秩不稱多少“品”或多少“級”,而稱多少“石”,從“萬石”到“斗食”共十六個等級,“石”成了職品的名稱。另外,漢代還有武功爵十一級,分別是造士,閒與衛,良士,元戎士,官首,秉鐸,千夫,樂卿,執戎,政戾長,軍衛。
魏晉南北朝時期,處於由“石”到“品”的過渡期,不細述。
隋代初,實行班爵制度,品秩制度實行九品正從十八級制。三公為正一品,上縣尉及下縣丞為從九品。唐則實行九品正從上下階三十級的制度。
兩宋承襲隋代,官吏品秩實行正從九品十八級制度。至此,品秩制度基本趨於完善,正從九品十八級制一直延續到明清。中國古代職官品秩經歷了“命”,“石”,“班”,“品”等各種稱謂的變化,最後統一在“品”上。
另外,中國古代官制中除職事官品秩外,還有散官品秩。“居曹有職務者為職事官,無職務者為散官”。散官品階稱本品,隋代確立散官制度,,共六階:特進,左右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朝議大夫,朝散大夫,共為散官,以加文武官之德聲者,並不理事,散官品階是官吏身份和聲望的標誌。有德聲者未必有才幹能力,不必加實際職務和品秩,給予散官品階,以示其地位和待遇。散官主要是按資而敘,在禮儀待遇上一般就高不就低。
-
5 # 懿兮沙塵
帝堯時期
司空——掌管bai水利、建築的官員
后稷——掌管農業的官員
工師——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員
虞——掌管山澤的官員 典樂——掌管教育、音樂的官員
秦代時期
郎中令——掌管宮殿門戶(秦)
督道倉吏——管理官倉內糧食的官員(秦)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員(秦)
漢魏時期
太史令——職掌文史、星曆的官員
大農丞——管領鹽鐵事務的官員中郎將——統領皇帝侍從的官員典屬國——掌管少數民族各部的事務的官員大長秋——皇后的近侍,用來宣達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宮中事務的官員武騎常侍——皇帝的侍從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軍事,官階略低於太守,秩比二千石騎郎將——統帥騎兵的將官,秩比千石驍騎都尉——禁衛軍將官未央衛尉——未央宮禁衛軍長官長樂衛尉——長樂宮禁衛軍長官前、後、左、右將軍——職位僅次於上卿輕車將軍——漢時雜號將軍之驃騎將軍——官位僅低於大將軍長史——大將軍的祕書建章監——監督建章宮羽林軍的長官騎都尉——羽林軍長官,秩比二千石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員,漢制,侍中是在原官職上特加的榮銜國相——相當於太守常侍——皇帝的侍從近臣,東漢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典軍校尉——武官,統領皇帝宿衛兵的長官,漢靈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設定了西園八校尉,。典軍校尉是其中之御使中丞——漢代掌管宮廷藏書之處的官員蘭臺令史——在藏書之處典校圖籍,管理劾奏等文書檔案太守——專門治理一個郡,掌握生殺大權唐代時期觀察使——管理一道或幾個州的地方行政、監察長官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中央禁衛軍之神策軍的最高將領禮部侍郎——掌貢舉、禮儀的行政長官京兆尹——長安地區最高行政長官防禦使——負責一州或數州軍事的地方長官招討草賊使——專為鎮壓農民起義或討伐逆叛而設定的軍事長官監軍判官——監軍使下的副職行營都統——為鎮壓和討伐而設定的出征兵統帥侍御史——負責糾察的官員右衛將軍——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左神武大將軍——中央禁衛軍之軍事長官校書郎——太子東宮所屬學館中校勘典籍的官員尚書右僕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的長官率府率——太子東宮侍衛長官金吾大將軍——中央禁衛軍軍事長官之一尚書左右僕射——全面負責行政事務的長官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折衝都尉——一府之軍事長官。統兵兩千、一千、八百不等校尉——一團之軍事長官。有兵三百隊正——一隊之軍事長官。有兵五十車駕檢校官——負責皇帝車駕並開路後保駕安全的安員轉運租庸鹽鐵使——設定造船廠,保證漕運水上工具(唐,下同)光祿卿——主管膳食事務的長官將作大匠——負責營造建築事務的長官兵部尚書——主管全國軍事政務長官司農卿——主管農業事務的最高長官鴻臚卿——負責接待來賓事務的長官虞部郎中——負責山林綠化的官員民部尚書——主管財政的最高政務長官吏部尚書——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務長官尚輦奉御——專管御用車輛的長官中郎將——正四品郎將——從五品,地方府兵將領子將——從五品下中書令——即內史,最高輔政官右拾遺——諮詢建議官員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務的官員右補闕——諮詢建議官員前鋒遊弈使——前哨巡邏官左散騎常侍——議政官之一清明時期: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遊擊。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禦所千總。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遊牧副尉。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這裡的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御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正一品:【正國級】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文職外官:無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域性長】武職外官:無從一品:【正國級減】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副職】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文職外官:無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內大臣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提督【綠營軍區司令】正二品:【副國級】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從二品:【部級】文職京官:內閣學士【國務委員】、翰林院掌院學士【社科院院長】文職外官:巡撫【省委書記】、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長】武職京官:散秩大臣武職外官:副將正三品:【副部級】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中紀委副書記】、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長】、奉天府府尹【直轄市長】、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從三品:【副部級減】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正四品:【廳級加】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訪辦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外交部長】、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長】、奉天府丞【直轄市副市長】、各省守巡道員【地委專區書記】、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從四品:【廳級】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中央黨校校長】文職外官:知府【市委書記】、土知府【自治市市委書記】、鹽運使司運同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二等護衛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廳級減】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長】、太醫院院使【首長醫院院長】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武職外官: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從五品:【副廳級加】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文職外官:各州知州【直轄縣書記】、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三等護衛武職外官:守禦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正六品:【副廳級減】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從六品:【縣處級加】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正七品:【縣處級】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首都縣副縣長】、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縣委書記】、按察司經歷、教授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從七品:【副處級】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臺郎、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職京官:七品典儀武職外官:盛京遊牧副尉正八品:【科級】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武職京官:無武職外官:外委千總從八品:【副科級】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武職外官:無正九品:【股級】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武職外官:外委把總從九品:【副股級】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武職外官:額外外委未入流:【普通科員】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崇文門副使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武職京官:無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
6 # 化作泥土更護花
古代中國,官員一般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層次的官員,大概有九品。下面以唐代為例加以說明。 最高統治者為皇帝 以下 包括中央和地方兩部分: 一、中央主要有三師、三公和六省 (因有三省不太重要,人們習慣稱為三省) 、一臺、九寺、五監、十六衛。另內官、宮官、太子內官和禁軍、東宮、王府官等。
1、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為許訓導之官,無所統職,無人則缺。
2、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正一品。論道之官,佐天子平邦國,無所不統。與三師同,不長設,無實際執掌,長用以贈官。
3、六省:
(1)尚書省、設尚書令,正二品。下置尚書左右僕射各一人,從二品。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負責執行政令。由於李世民曾任尚書令,所以不再授人,由尚書僕射總其事。
(2)門下省,置門下侍中二人,正三品。負責稽核政令,有不行可駁回。
(3)中書省,置中書令二人,正三品,掌管軍國之政令,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
(4)祕書省掌邦國經籍圖書之事,置祕書監,從三品。
(5)殿中省,置殿中監,從三品。
(6)內侍省,掌在內侍奉,出入宮掖,宣傳制令,置內侍四人,從四品。
4、一臺,御史臺以御史大夫為御史臺長官,從三品,下設御史中丞為佐貳,正五品上。監察各級官吏。
5、九寺。
(1)太常寺,置太常寺卿,正三品。
(2)光祿寺,置光祿卿正三品。
(3)衛尉寺,置衛尉卿,從三品。
(4)宗正寺,置宗正寺卿,從三品。
(5)太僕寺,置太僕卿,從三品。
(6)大理寺,置大理卿,從三品。
(7)鴻臚寺,置鴻臚卿,從三品。
(8)司農寺,置寺農卿,從三品。
(9)太府寺,置太府卿,從三品。
6、五監,唐代五監是: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和督水監。
(1)國子監師主管教育的機構,置國子祭酒,從三品。
(2)少府監,掌管百士技巧之政令,置少府監,從三品。
(3)軍器監,掌繕造甲弩之屬,置軍器監,正四品上。
(4)將作監,掌邦國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置將作大匠,從三品。
(5)都水監,掌河渠、津樑、堤堰等事,置都水使者二人,正五品上 。
7、十六衛。唐代初期實行府兵制,中央禁軍設十六衛,每衛設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
二、地方官制
唐前期地方設州、縣兩級。另外中央直轄的三府和設於重要地區與邊疆地區的都督府各設長官。
1、三府為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設府尹,從三品。
2、都督府,鎮守重要地區,分為大、中、下都督,分別為從二品,正三品、從三品。
3、州,分上、中、下。州置刺史一人,分別為從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
4、縣分為上中下。置縣令一人,京縣縣令正五品上或正六品上,縣丞二人從七品上或正八品下;其它諸縣置縣令(上縣從六品上,中縣正七品上,下縣從七品上),縣丞(上縣從八品下,中縣正九品上,下縣正九品下)。
縣下設鄉、裡。
-
7 # 大牙說國漫
中國古代官員等級劃分
正一品:【正國級】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域性長】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正國級減】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副職】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提督【綠營軍區司令】
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
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國務委員】、翰林院掌院學士【社科院院長】
文職外官:巡撫【省委書記】、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長】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副部級】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副書記】、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長】、奉天府府尹【直轄市長】、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副部級減】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
8 # 妖呀妖
曹魏時期開始以品級來區分官階的高低,全國文武官員依照九等分級,從一至九順次而下;每一等級中又分為正從兩級,如三品中有正三品、次三品之別。最高的官級為一品,位列一品的官員可都是朝廷中權高位重的官員,如丞相就是一品官。而我們常說的縣令則是七品的官員,也被人們戲稱為七品芝麻官。除了九品官員之外,各個衙門裡還有更低微的官吏,則被稱為「未入流」。像民間的地保、里正則是最基層的吏員了。
而唐代開始,官員體制進一步細分。當時規定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才分為上下階,因此,唐代文官官制實際上有三十個等級,武官散官等級是三十二等級。不同官級的官員,享有不同的待遇,也有相對應的服裝規定。三品以上官員一律用紫色, 五品以上則是緋色, 六品、七品則穿綠色, 而八品、九品則是青色。而五品以上官員更有一個表示其身份的魚符,以袋盛之,稱為「魚袋」。三品以上官的魚袋以金飾之,稱為金魚袋,五品以上官的魚袋以銀飾之,稱為銀魚袋。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集各種權力於一身的皇帝,總結歷史上各朝代的經驗,為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分化大臣權利,以防權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於以前各朝的官制。
內閣:明朝時為了進一步集權而不設宰相、中書省等機構,宰相的權利轉移到內閣,由內閣來處理國家政務。清朝繼承了這一做法,內閣的首輔大學士以及協辦大學士都被稱為中堂,即宰相的別稱,但實權則由軍機處掌握,在軍機處任職的官員稱為軍機大臣,統稱大軍機,軍機大臣的僚屬稱為軍機章京,又稱小軍機.
中央行政機構:
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管部的大學士及尚書、侍郎等)稱堂官.部下屬各司的郎中、員外郎、主事以及主事一下的七品小京官稱為司官。
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中央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
軍事系統:
清朝軍隊主要分八旗和綠營兩個系統。八旗又分京營和駐防兩部分,京營中侍衛皇帝的稱為親軍,由侍衛處(領侍衛府)領侍衛內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門侍衛和皇帝出行隨扈,權位尤重。其他守衛京師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虎槍營、善撲營等。驍騎營由八旗都統直轄;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各設統領管轄;健銳營、火器營、神機營由於都是特種兵,設掌印總統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轄;虎槍營專任扈從、圍獵等,設總統管轄;善撲營則專門練習摔角。
駐防八旗駐紮於全國各重要之地,視情況不同設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內地將軍等只管軍事,而駐紮邊疆的將軍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將軍是滿官的稱號,戰時則任命親王為大將軍。
綠營即漢兵,駐紮京師的稱巡捕營,歸步軍統領管轄。綠營的建制分標、協、營、汛幾級,標又分為督標、撫標、提標、鎮標、軍標、河標、漕標等,分別由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八旗駐防將軍、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統率。督標、撫標、軍標、河標、漕標都是兼轄,實際各省綠營獨立組織為提標、鎮標,提督實為一省的最高武官,總兵略低於提督。總兵以下,副將所屬為協,參將、遊擊、都司、守備所屬為營,千總、把總、外委所屬為汛。
清朝沿襲明代設監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為監察院長官,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則為總督、巡撫的加銜。
地方行政:
清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總督、巡撫為掌握行政、軍事、監察大權的高階地方官員,佈政,按察兩使為督、撫的屬官。與督、撫平行的有駐防將軍和提督學政,不過駐防將軍只管八旗駐軍;提督學政只管學校與科舉考試,其權力不能與督、撫相比的。省以下有道的設定,道為監察區性質,不算正式行政區。道主要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兩種,兼兵備銜,另有一些不屬佈政、按察二司的道,如海關道、管河道、督糧道、鹽法道等。省以下為府,設知府,同知、通判等官,與府平行的有直隸廳,設同知、通判。府以下為縣,設知縣,縣丞、主簿等官,與縣平行的為散廳,設定同直隸廳。在少數民族地區則設專門機構管理,即土司,一般分為兩種:一種由軍事部門管轄,如宣慰司、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長官司等,長官為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等;另一種是由行政部門管轄,也設府、縣等,官員稱土知府、土知縣,通常由少數民族頭人擔任。
清朝官制(總表)文京內官 武京內官 武京外官
大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每階均有等級稱號,如驃騎大將軍、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以不同顏色和圖案的冠服佩飾標誌官員的品階,是中國古代武階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它表明中國封建社會武職官員的等級制度已趨完善。清朝末年,清政府參仿西方軍事制度,實行營制改革。
1.正一品
1)文京內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相當於政治局CW)
文京外官:無
2)武京內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京外官:無
2、從一品
1)文京內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各部院尚書(部長)、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檢查院長)、協辦大學士(政治局W員)。
文京外官:加銜總督
2)武京內官:九門提督(衛戍司令)、內大臣。
武京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內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內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鑾儀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總督、漕運總督、河運總督。
c:八旗護軍統領、(左、右)翼前鋒統領。
d:副都統、總兵。
4、從二品
a:內閣學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c:無
d:副將。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駟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軍翼尉、各省提學使。
c: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武備院卿、參領。
d: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6、從三品
a:太僕寺卿、光祿寺卿。
b: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參政道。
c: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侍衛。
d:遊擊、下五旗參領、協領、指揮同知、宣慰使、土遊擊。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給事中。b: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鹽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
「天貓6.18理想生活狂歡季」鉅惠來襲,大牌低價等你搶
廣告 「天貓6.18理想生活狂歡季」匯聚全球精選好物,種類齊全,限時鉅惠,折扣享不停! 檢視詳情 >
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土
都司、兵備道、代本。
8、從四品
a: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祿寺少卿、國子監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轉鹽運使司運同、參議道。
c:城門領、包衣護軍副參領、包衣驍騎副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
d: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醫院院使、左右庶子、僉事道、欽天監監正。
c:步軍副尉、步軍校。
d: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撫使司同知、千戶、宣慰使司僉事。
10、從五品
a:鴻臚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詹事府洗馬。
b:各州知州、都轉鹽運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驍騎參領、下五旗包衣參領。
d:副千戶、宣撫使司副使、招討使、安撫使、長官司長官使、河營協辦守備、守禦所千總。
11、正六品
a:太醫院左右院判、內閣侍讀、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縣知縣、通判。
d: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招討使司副使、長官司副長官、百戶、土千總、門千總、營千總。
12、從六品
a: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運判、理同。
c:內務府蘭翎長、六品典儀。
d:盛京遊牧副尉。
13、正七品
a:內閣典籍、主簿、評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醫。
b:知縣、京縣縣丞、順天府滿州教授、訓導、土知縣、縣視學。
c:城門吏、太僕寺馬廠協領。
d:把總、土把總、安撫使司副使。
14、從七品
a:五官靈臺郎、光祿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檢討、國子監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儀。
d:衛千總、安撫使司僉事。
-
9 # 御史大夫001
自從曹丕建立九品官人法以來,基本個朝都在沿用,不過各朝也有區別,基本就是18的級別,正一品,從一品,直到正九品和從九品。
三國以前的兩漢和秦沒有實行品味制度大體也能對號入座。
每一朝都有變化敘述起來比較的麻煩。明朝和清朝有總督這個職位,別的朝代就沒有,隋唐史三省六部制。六部的級別明和清和唐都有不同。
不國縣令一直都很穩定正七品
-
10 # 海南風光
1.歷史上分為三省六部吏,唐朝是六部二十四史。分為部史、司封司.司勳司、考公司。吏部天下的任免,考官、升降、考官、勳封、調動等,正副主官為尚書一人書令史三十人,亭長六人,掌固八人。
2禮部司、主關樂器,祠部司、主關祠祀、天文,膳部司主關王以下的食料,主客司主關、少數民族,等外賓接待給賜之事。
3書卜令史六十人、制書史三十人、甲庫令史三十人、亭長八人。還有職方司、駕部司、庫部司、行部司、都部司、比部司、司部司等。
4.最主要還是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書省_——政事堂——門下省
尚書省
‖
戶部——史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最清廉的有十部關員,六大貪官。
回覆列表
時代不同 等級也不一樣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遊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禦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這裡的太師、太傅、太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所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都御史的頭銜,就可以有彈劾權。這些都是空銜而不是實職。
正一品:【正國級】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殿閣大學士【政治局常委】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北京軍區司令】、掌鑾儀衛事大臣【中央機關事物局、安全域性長】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正國級減】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榮譽官職,相當於人大、政協之類的副職】
協辦大學士【政治局委員】、各部院尚書【副總理兼部長】、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書記兼最高監察長】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長】、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八旗軍大軍區司令】、都統【八旗軍首都及陪都軍區司令】、提督【綠營軍區司令】
正二品:【副國級】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榮譽稱號,相當於總工會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國務委員兼副部長】、內務府總管【中央辦公廳主任】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大區書記,如以前的東北局、華北局等】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中央警備團司令】、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中央儀仗隊】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綠營集團軍司令】
從二品:【部級】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國務委員】、翰林院掌院學士【社科院院長】
文職外官:巡撫【省委書記】、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長】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副部級】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紀委副書記】、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訪辦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北京市長】、奉天府府尹【直轄市長】、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紀委書記】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軍級軍隊領導】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副部級減】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廳級加】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訪辦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長】、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外交部長】、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長】、奉天府丞【直轄市副市長】、各省守巡道員【地委專區書記】、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廳級】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中央黨校校長】
文職外官:知府【市委書記】、土知府【自治市市委書記】、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廳級減】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長】、太醫院院使【首長醫院院長】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副廳級加】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直轄縣書記】、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禦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
正六品:【副廳級減】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縣處級加】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縣處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首都縣副縣長】、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縣委書記】、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副處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臺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科級】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副科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股級】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副股級】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普通科員】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百長、土舍、土目
參考資料: http://author.readnovel.com/novel/16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