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運動

    隨著佛教東傳,魏晉南北朝時期服飾的發展也與佛教的盛行有密切的關係。一方面,華人將當時的服飾風尚加於佛像身上,這從敦煌壁畫,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的雕像中即可看出,魏晉以前,菩薩的帔帛保持著印度式的感覺,面料較厚重,懸垂飄逸感不強烈。隨著佛教文化的中國化發展,魏晉時期也開始了菩薩帔帛的中原化程序。另一方面,隨佛教而興起的蓮花、忍冬等紋飾大量出現在世人衣服面料或邊緣裝飾上,給服飾賦予了一定的時代氣息。同時中原世俗人在面料、圖案、裝飾等細節上對帔帛進行了纈染、畫、繡花、描金等裝飾,帔帛逐漸發展成為中原特色的衣著形式。  從魏晉南北朝到唐朝是兩個大相徑庭的時代的演變,僅從佛教藝術所表現出來的兩個時期截然不同的風格,就可以看出兩個時代形勢與特色的不同。從帔帛的顏色上來看,魏晉南北朝藝術是無可奈何的黯淡,藍綠色調給人一種悲慘與淒涼,但這也為佛教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而唐代則處處是亮麗的色彩,開明的風氣一覽無餘,這也是帔帛在唐代盛行的環境因素。但是如果沒有魏晉南北朝的混論,單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承襲過來是很難有佛教的流行,帔帛的流行的,乃至於也難以出現大唐盛世的寬鬆與開放。  唐代孟浩然曾有詩云:“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形象的描繪了隨風飄擺的帔帛的視覺感觀。帔帛這種附加的服飾,延伸了身體的視覺效果,它的出現不僅是為了實際的用途,而且也是為了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婀娜多姿的外形效果。然而這不是魏晉時候可望而不可即的虛幻美感,而是一種更加真 實的服飾發展。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說服者沙龍

    魏晉南北朝360餘年,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戰爭連綿不斷,各種文化相互交融,百姓現實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在精神世界尋求出路,道教勃興,以竹林七賢為代表的一批文人,嚮往著仙人的生活,他們影響著這個時代的審美取向。

    因此,這個時代的服裝出現了“雜裾垂髾”服,出現了“帔子”,寬袍大袖成為時代流行,也喜好使用輕軟細薄面料。整體造型追求輕舞飛揚、飄飄欲仙之感。(款型見下圖)

    現代服飾可以借鑑的元素:

    1袖子的造型。如上所述,寬袍大袖是這個時期的一個突出特點。中國服裝都是平面剪裁,現代服裝中插肩袖、夏奈爾袖都是在平面袖與立體袖中尋求融合。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袖型是一個可以深入挖掘的元素。

    2.輕薄面料的多層疊使用。這個時期喜用輕薄面料,為防止透露,故多層使用,使用的方式可以借鑑。現在,許多大牌秀中,輕薄面料的層疊使用也多在運用。

    3.服裝設計思維的借鑑。這個時期,運用多種手段在追求服裝隨風飛舞的感覺,在靜止中思考創造動態的美。現代服裝在設計時很少考慮這一點,這也是值得現代設計師學習的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減少客戶退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