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兵29

    這裡體現的應該是聽的弱項。聽懂和看明白是兩回事,就如廣東人、上海人、東北人都用漢字,要是廣東人說粵語,上海人說上海話,北方人完全不懂。華人學習英語多數沒有聽說的語言環境,語法基礎,詞彙量不錯,藉助詞典和翻譯軟體看懂英文資料和英語文章一般問題不大,輪到聽說上就體現出力不從心啦!要想提高聽力,要從簡單、慢速,提高難度、加快速度一個系統的長時間的訓練過程。要想真正做到在英語國家與老外自由交流,聽懂方言、土語、習慣用語就更難了。

  • 2 # 思高課堂

    在我的教學中,反覆和學生強調聽力聽不懂的核心原因:單詞不熟!

    這裡我要強調的“單詞不熟練”是指下面三個方面:

    第一,單詞的發音不熟

    我們在學記單詞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對單詞讀音的正確記憶。尤其是單詞的輕重音節,長短音標等我們容易忽視的細節。自己對單詞的發音不標準,那麼大腦對這個單詞的聲音辨識就不夠準確,自然當我們聽到標準的發音是,不容易回憶起相應的單詞。

    第二,單詞的詞義不熟練(包括固定短語)

    這裡很多同學都不認可我的觀點。既然字幕都認識,怎麼能說詞義不熟呢?事實上,我這裡說的詞義不熟,是指熟練的程度不夠。即,聽到單詞的瞬間(結合第一點,根據發音正確的識辨單詞)能夠理解詞義。這裡強調的是“瞬間”,也就是說不加思考。試想一下,我們在聽到一個英語單詞(或者短語)的時候,你的理解速度是多久?1秒鐘、2秒鐘還是更久?英語母語人士的說活速度正常在每分鐘150字(詞)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秒會說出2~3個詞。所以,我們如果對單詞的理解(反應)速度低於這個速度,就會出現跟不上聽到的內容,加大理解難度的現象。

    第三,對單詞在句子中的“音變”現象不熟

    任何語言中都有“音變”現象的存在。具體就是指單獨的單詞的讀音,和把這個單詞放在一句話中的讀音,有時候是不同的。這裡麵包括了我們常見的弱讀、連讀等發音現象。這也是我們要提高聽力所需要專門去學習的。

  • 3 # 琴棋書畫73581

    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以下幾種情況:1.你對單詞發音不熟悉。2.單詞中的連讀弱讀不熟悉。3.或許片子中的人物說話的口音你不熟悉。4.句子有一些固定習語你不熟悉。5.。。。。。。。。

  • 4 # unibeing

    看得懂卻聽不懂,這是華人學英語違背語言學習規律的一個典型的表現。

    語言學習應該是從聽說開始,逐步過渡到讀寫。中國的英語教學一貫以來就是重讀寫而輕聽說,現在雖然有所改觀,但一應試就還是讀寫為主。聽不懂美劇的對白是很正常的。

  • 5 # ManHouse

    英語中聽、說、讀、寫的詞彙量是不均等的,你能看懂這個單詞不代表你能聽出來或者拼寫出來,所以會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這隻能自己努力去提升聽說讀寫各部分的詞彙量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喜歡用聊天工具的女生有什麼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