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小品散文。此文描寫了作者泛舟西湖賞雪的詳細經過,不僅刻畫了清幽雅緻的雪景環境,而且敘述了與湖心亭賞雪之人的巧遇經過,在字裡行間寄託了自己高雅閒適的情懷。
冬日觀雪,對於柳宗元來說,那是一個人的寂寞與清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而對於張岱來說,泛舟西湖賞雪,能夠在湖心亭巧遇有同等閒情逸趣之人,可謂知音難覓。亭中對坐的二人,見到作者張岱大喜之餘,說道“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則從船伕的視角,點明瞭張岱賞雪的痴絕之態,更以亭中二人賞雪的痴迷之態來反襯作者的閒情雅緻。正如近代作家施蟄存所言,以此“顯得‘吾道不孤’,天下還有不少這樣高逸之士。
對於張岱來說,湖心亭賞雪,本是一件極其高雅而孤獨的事情。世人大都汲汲於富貴與名利,甚少有這樣的閒情雅緻。“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能夠在此時巧遇知音共同賞雪,可謂是一件幸事。
“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頗有幾分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溫暖情趣。張岱高興之餘,“強飲三大白而別”,正所謂“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極其酣暢淋漓。
風雨蕭蕭,白雪漫漫,霧凇茫茫,這些幽深廣闊之景,人世間並不少見。在萬籟俱靜之時,能夠泛舟西湖,奔赴湖心亭賞雪之人,卻是少之又少。良辰美景倘若無人共賞,也難以稱之為賞心樂事,只不過徒增寂寥與悲涼罷了。
但張岱遠比柳宗元與蘇軾幸運,不必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也不必像蘇軾發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悲涼感慨。
張岱欣賞了一個人的寂寞與清歡,“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同時,張岱也體會到了“吾道不孤”的溫馨與愜意,“強飲三大白而別”。這份瀟灑與自在,頗有幾分東坡筆下“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的豪邁與激揚。萍水相逢而來,把酒言歡而去,無論雨雪紛飛、天地寂寥,還是人生坎坷、身世淒涼,他們彼此高潔而孤獨的心靈都能得到慰藉。
人生路上,願我們多一些“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痴迷與曠達,少一些“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寂寞與悲涼。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小品散文。此文描寫了作者泛舟西湖賞雪的詳細經過,不僅刻畫了清幽雅緻的雪景環境,而且敘述了與湖心亭賞雪之人的巧遇經過,在字裡行間寄託了自己高雅閒適的情懷。
冬日觀雪,對於柳宗元來說,那是一個人的寂寞與清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而對於張岱來說,泛舟西湖賞雪,能夠在湖心亭巧遇有同等閒情逸趣之人,可謂知音難覓。亭中對坐的二人,見到作者張岱大喜之餘,說道“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則從船伕的視角,點明瞭張岱賞雪的痴絕之態,更以亭中二人賞雪的痴迷之態來反襯作者的閒情雅緻。正如近代作家施蟄存所言,以此“顯得‘吾道不孤’,天下還有不少這樣高逸之士。
對於張岱來說,湖心亭賞雪,本是一件極其高雅而孤獨的事情。世人大都汲汲於富貴與名利,甚少有這樣的閒情雅緻。“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能夠在此時巧遇知音共同賞雪,可謂是一件幸事。
“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頗有幾分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溫暖情趣。張岱高興之餘,“強飲三大白而別”,正所謂“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極其酣暢淋漓。
風雨蕭蕭,白雪漫漫,霧凇茫茫,這些幽深廣闊之景,人世間並不少見。在萬籟俱靜之時,能夠泛舟西湖,奔赴湖心亭賞雪之人,卻是少之又少。良辰美景倘若無人共賞,也難以稱之為賞心樂事,只不過徒增寂寥與悲涼罷了。
但張岱遠比柳宗元與蘇軾幸運,不必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也不必像蘇軾發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悲涼感慨。
張岱欣賞了一個人的寂寞與清歡,“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同時,張岱也體會到了“吾道不孤”的溫馨與愜意,“強飲三大白而別”。這份瀟灑與自在,頗有幾分東坡筆下“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的豪邁與激揚。萍水相逢而來,把酒言歡而去,無論雨雪紛飛、天地寂寥,還是人生坎坷、身世淒涼,他們彼此高潔而孤獨的心靈都能得到慰藉。
人生路上,願我們多一些“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痴迷與曠達,少一些“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寂寞與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