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網路成癮成了很多家長非常頭疼和無奈的話題。
心理學家的研究也發現長時間上網,會導致青少年大腦內負責語言、記憶、情緒、運動各功能的區域受損,導致青少年的記憶力衰退、注意力分散、情感淡漠。如果再加上晚上熬夜上網,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這種損傷會更嚴重。
青少年為什麼會出現網路成癮呢?
1、虛擬網路成為逃避現實的出口。
由於學業壓力過大,青少年很容易在學業中受到挫折,很容易對學業產生厭惡,此時接觸到網路,發現在這裡不用被評價、沒有指責,只會獲得正向的及時反饋,這樣的機制會給青少年帶來很多的心理慰籍和滿足,透過在網遊中的通關設定,還會獲得成功的感覺。越是這樣,越不想回到現實面對學業、社交的壓力。
2、“安全”的社交出口。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中,由於缺乏社交技巧或良好的社交心態,導致社交出現問題,缺少同齡朋友,所以產生退縮行為。社交是影響青少年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現實中常得不到同齡人的認同時,透過網路可以找到有共同語言、彼此互相理解的朋友,這會極大的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
面對網路成癮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
1、降低期待、減少指責、傾聽與理解孩子。
我並不反對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但高期待的達成,需要高自尊的匹配。當既對他有高期待,又一味的指責時,會讓孩子很無助,很容易自暴自棄。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父母在TA遇到困難時,理解他的能力差距,在必要的時候幫TA一把,而不是一味的提要求。
2、引導孩子正確的緩解壓力。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能力大,但他們每天坐著不動的時間比老年人還多,這就導致他們情緒很壓抑,所以當他們找到一點點出口時,爆發性就會很強,容易產生衝動的行為。因此,給孩子多參加一些衝擊性比較大的體育活動,是有助於幫助他們釋放壓力的。當他們的壓力能夠定期得到緩解,就很難出現退縮、逃避的行為。除了運動,家長平時也要耐心的傾聽孩子,允許孩子用哭泣、冷靜、喊叫等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家長自己如果多用一些健康的比如:隔離、寫日記、用語言表達、運動等健康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習得。
3、表達擔心而不是指責。
無論是擔心網路時間太長還是不良的學習狀態所帶來的後果,當家長有一些擔心的時候,不妨平心靜氣的把自己看到的以及自己的擔心告訴孩子,並聽聽孩子怎麼說。而不是,看到孩子在用手機,就指責他不該玩手機時間太長;看見他沒有在學習就指責他不好好學習。告訴他,你擔心手機時間太長會影響視力和大腦,你擔心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明天會不會被罰的更多等等,根據孩子的需求決定是否要給予一些建議。這時,孩子接受到的是愛,而不是指責。當他接受到愛的時候,就不會故意跟你對抗。
孩子網路成癮成了很多家長非常頭疼和無奈的話題。
心理學家的研究也發現長時間上網,會導致青少年大腦內負責語言、記憶、情緒、運動各功能的區域受損,導致青少年的記憶力衰退、注意力分散、情感淡漠。如果再加上晚上熬夜上網,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這種損傷會更嚴重。
青少年為什麼會出現網路成癮呢?
1、虛擬網路成為逃避現實的出口。
由於學業壓力過大,青少年很容易在學業中受到挫折,很容易對學業產生厭惡,此時接觸到網路,發現在這裡不用被評價、沒有指責,只會獲得正向的及時反饋,這樣的機制會給青少年帶來很多的心理慰籍和滿足,透過在網遊中的通關設定,還會獲得成功的感覺。越是這樣,越不想回到現實面對學業、社交的壓力。
2、“安全”的社交出口。
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中,由於缺乏社交技巧或良好的社交心態,導致社交出現問題,缺少同齡朋友,所以產生退縮行為。社交是影響青少年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現實中常得不到同齡人的認同時,透過網路可以找到有共同語言、彼此互相理解的朋友,這會極大的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要。
面對網路成癮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呢?
1、降低期待、減少指責、傾聽與理解孩子。
我並不反對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但高期待的達成,需要高自尊的匹配。當既對他有高期待,又一味的指責時,會讓孩子很無助,很容易自暴自棄。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父母在TA遇到困難時,理解他的能力差距,在必要的時候幫TA一把,而不是一味的提要求。
2、引導孩子正確的緩解壓力。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能力大,但他們每天坐著不動的時間比老年人還多,這就導致他們情緒很壓抑,所以當他們找到一點點出口時,爆發性就會很強,容易產生衝動的行為。因此,給孩子多參加一些衝擊性比較大的體育活動,是有助於幫助他們釋放壓力的。當他們的壓力能夠定期得到緩解,就很難出現退縮、逃避的行為。除了運動,家長平時也要耐心的傾聽孩子,允許孩子用哭泣、冷靜、喊叫等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家長自己如果多用一些健康的比如:隔離、寫日記、用語言表達、運動等健康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習得。
3、表達擔心而不是指責。
無論是擔心網路時間太長還是不良的學習狀態所帶來的後果,當家長有一些擔心的時候,不妨平心靜氣的把自己看到的以及自己的擔心告訴孩子,並聽聽孩子怎麼說。而不是,看到孩子在用手機,就指責他不該玩手機時間太長;看見他沒有在學習就指責他不好好學習。告訴他,你擔心手機時間太長會影響視力和大腦,你擔心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明天會不會被罰的更多等等,根據孩子的需求決定是否要給予一些建議。這時,孩子接受到的是愛,而不是指責。當他接受到愛的時候,就不會故意跟你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