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銀山翠雲齋
-
2 # 如石書藝
沒有看見你的臨作,不太好說。就看你是否掌握正確的方法,如果方法得當,一年的臨摹按理來說已經入門。
《集王聖教序》是根據王羲之的一些傳本墨跡,集字而成,刻勒上石,雖為經典之作,但畢竟是摹刻,故對初學者而言,在掌握此帖的法則上需用心領會。
王羲之書法最大的特點是:不是筆法有多高,而是筆墨精神的意境是高境界。有人認為初學不宜選王羲之書法,誤解為“蘭亭序”、“集王聖教序”及一些墨跡摹本是高不可攀的書作,其實,恰恰相反,這些書者往往是筆法最通俗,最適合初學,筆法的來龍去脈交代的如此清晰,有什麼不可學的呢?
而所含的筆墨意境是難以企及的,例如,“蘭亭序”,不要說我們,就連王羲之本人再寫也未必會有同樣的筆墨精神。書法的奧妙就在此。
-
3 # 陳海良書法藝術
臨摹《蘭亭序》不如臨摹《聖教序》
原創宣告:為保護陳老師著作權,已做原創申請!
自古以來,世人但學“蘭亭”,恐怕也是一面之詞,誤導了多少人。原因是臨習《蘭亭序》很難出帖,而且由於當代人學養與理解的偏頗,尤其是“古質而今妍”(《書譜》)的審美流變也會使所學的書法偏於軟弱而嫵媚,從而趨於俗態!
所以趙孟頫說:“‘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東坡詩云);而《閣帖》中王書的粗製亂造、真假難辨,往往只能作為王書正統系列的一個參照,或者以一個大的書跡背景來研究王書是合適的。
《聖教序》雖是唐刻本,但字數較多,《聖教序》保留了王羲之字法的基本的骨架,按照魏晉時期的審美與品藻習慣,即以“神”“情”“氣”“韻”四個方面來講,《聖教序》保留了一個方面。
為此,我們要較為全面地展現它的風采——魏晉風韻,應該是聯絡王羲之的其它摹本和魏晉時期的墨跡來進行綜合的分析,來對《聖教序》進行“修繕”,進行“暢想”,“修繕”是為了臨帖,而“暢想”是為了創作。
然而,棘手的是儘管現在有著好的版本,但是真正從對書法的學習與研究的角度來講又是很難進行展開的,當然期間也很難看出有什麼墨色變化來,因為墨色的要求更是當代書法真正走向現代的重要方面。
因此,我們要以“暢想”的思維,從筆法的角度來對《聖教序》進行“神”、“氣”、“韻”方面的“修繕”。
中國唯一的一位楷書、行書、草書都獲得過全國大獎並且連續獲一等獎
回覆列表
不知學的是行書《聖教序》還是楷書《聖教序》,因為行書《聖教序》是集字,而楷書《聖教序》是創作,既是學習,就要分清兩者關係有行書與楷書的區別,又有集字與創作的差別,如是行書《聖教序》,則做分析如下:
因為行書《聖教序》是懷仁和尚收集王羲之父子的字整合的文章(唐太宗與唐高宗),所以,雖然是行書,但是字如垂珠,字勢未連,氣韻有些版刻,所以要寫一寫氣韻渾然的其他行書,才可以將斷開的筆意銜接成神完氣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