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ndy

    王陽明學過佛。但並沒有史料表明,他想出家。

    當年因為得罪劉瑾,被錦衣衛追殺,逃至武夷山內。王陽明遇到20年前有一面之緣的道士。當時他萬念俱灰,的確有隱世的想法。但道士用周易給他算了一卦,卦象為明夷,利艱貞。並給他做了詳細的解釋。

    王陽明一下子明悟,還作詩一首: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

    然後便決定去貴州龍場上任。之後的人生就開掛了。

    事實上儒釋道,都對王陽明很青睞。但最終王陽明選擇了儒家。這源於王陽明的個人經歷。

    一是親情難斷。王陽明對祖母和父親感情極深。佛道講究六根清淨。這一點王陽明無法做到。

    二是現實不許。其父是狀元,也是當時文人楷模。王陽明作為進士,也備受文人們的推崇。再加上劉瑾亂政,文人有責任撥亂反正。

    三是佛道無案。王陽明深研佛道,但並沒有找到做聖人的答案。再回到儒家,認真研究四書五經真。終於找到心學的法門。

  • 2 # 華章同人

    王陽明雖然出身書香門第,父親又貴為狀元在北京做官,但年輕時的王陽明善感多變,心無定性,一度對佛教和道教非常痴迷,甚至有了出家的想法。

    事實上,青年時代的王陽明內心是相當苦悶的。他馳騁文壇,但後來悟出辭章之學太虛;他學騎射,精研兵法,有意經略四方,但報國無門、英雄無用武之地,沒有人給他實踐的機會;他渴望早一點進入官僚通道經世濟民,但會試失敗,求道無門。但是,最深的挫敗感還是想成為聖賢而找不到下手的門徑。

    有一天,他偶然讀到朱熹給宋光宗的奏摺,其中寫道:“居敬持志,為讀書之本;循序致精,為讀書之法。”他幡然醒悟,非常後悔自己之前的學習雖然追求廣博,但沒有循序漸進,最終導致自己的學問不精,甚至可以說是一無是處。於是他開始循序漸進去窮理,並努力將物之理與自己的身心融為一體。

    但是,物之理和王陽明之心最終沒能合二為一,仍然是判若兩物。王陽明內心非常抑鬱,肺病復發。他心中充滿了挫敗感,深感若想成為聖賢還是需要天分的。在此期間,王陽明在餘姚經常遊山玩水,偶爾聽到道士的養生之道,遂萌發了逃脫塵世、隱遁山林的想法。

    王陽明生來身體孱弱,一直對神仙的超脫境界羨慕不已。

    弘治十五年(1502),三十一歲的王陽明審查完江北囚徒之後,前往九華山和茅山遊玩。他白天遊覽奇特的自然景觀,夜晚住在寺廟和道觀裡,感觸頗深。

    他在《九華山賦》中感慨人生如夢,榮華富貴猶如木槿之花,朝榮夕逝。慨嘆自己雖然有幾分雄傑之質,也沒有被世俗之情所迷惑,但仍是一無所獲,所以真心羨慕道教神仙超脫塵世穢濁的境界。

    《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記載,在此期間王陽明曾經冒著生命危險爬到山頂與一老道論道。

    擺脫塵世,隱遁山林,這一念頭縈繞在王陽明心中許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里守約不放眼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