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州禪武
-
2 # 樂見不凡
說說自己的經歷吧。
高中階段特別逆反,是逆天的那種反。
學生嘛學習是最大的事。
怎麼學?看書啊。
我是逆到不能看書,具體來說,就是看見印刷字就來火。
不是代指,就是印刷體本體。
就覺得吧,印刷字個個克隆一樣,呆頭呆腦面目可憎了無生氣。
翻開課本,就像來到公墓察看毫無二致一望無際的石碑。
想死的心都有。
字都看不下去,就更難有探究字意的興趣。
自己也給嚇壞了。弄不清為什麼對印刷字這麼反感?
現在想來還是學習壓力太大吧,因而就對家長和老師的期待生出莫名的逆反情緒。
不過,自己終究還是個表象上乖崽,不敢直接針對長者。
總要有個寄託物,便把氣撒到無辜的印刷字頭上。
成績開始稀里嘩啦掉(進校時全班第二,高一下學期便落入中下游隊伍)。
自己知道不正常,但又不知道怎麼辦?還不能跟別人說:丟臉!
……
挽救我的似乎還是可憐的自尊。跟身邊人一比,老是羞愧。
學生能比的有什麼?無非就是成績。
就沒得比。
那怎麼辦的?
說起來,很蠢笨。兩個字。
抄書!
把書摘下來,印刷體眼不見心不煩。
別人都在書上劃重點圏關鍵字句,我是用筆記本一行行抄下來。
還不能抄整齊了,不能抄畫線格里。字得亂著,或大或小,或線上或線下,反正要完全沒有印刷體的影子。
一門課有兩大本筆記,巨厚的那種。
抄完後大半年就不看書了,就把筆記本當書。
同學見我那麼多筆記,借了看。就看一眼,扔給我了。
說,什麼鬼?
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捱過了高中。
還考了個說得過去的大學。
沒天理啊,我也覺得。
非要找點理由解釋的話,我想是不是這樣:
我不是把書快抄下來嗎?當然不是照搬啊,也挑。
抄的時候,我相當於在編另一本書,所以動了腦筋抄,動了腦筋編排。
抄好了,筆記本里的每一頁都有個畫面一樣。
因禍得福,記不得學問,但考試時就有點像開卷,可以翻抄。
就僥倖上了大學。
上了大學,毛病豁然而愈。
所以叛逆是好是壞,我不知道。
有時候會好有時不好,有時候好壞兼有。
既然跑不了,隨緣些。
孩子嘛,總會成長。
回覆列表
逆反期是成年人對孩子的看法,根本沒有這個理論,正確的術語是孩子成熟了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青春期,他需要朋友,越來越脫離家長的陪護,朋友是他們重要的親密朋友,述說的對像。
孩子青春期,身體的發育,他需要自己的空間,有自己的喜歡偶像,有自己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