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默虎777

    我一直都不明白,總是說實體店是電商搞垮的,是房東搞垮的,這種簡單的認識是多麼的幼稚和可笑。

    如果按照房租過高造成實體店虧損的理論來推理,那麼房租不要錢就有生意了嗎?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生意注重的是成本換算,比如一個店一天就賣了一件商品,利潤做了100元,而另一個店賣了100件每件賺了10元,請問哪個店賺的多?而店鋪所有的費用成本也是通過量化降低的,店越多量越大利潤就越高。所以說,現在不是實體店生意難做了,是實體連鎖店越來越多了,是大集體淘汰了小個體,小個體是在不知不覺當中被同行大佬擊垮的,並不完全是被電商擊垮的。

    再看電商的生意也是一樣難做的,大魚吃小魚的故事一樣天天上演著,那些有能力有背景的團隊,牢牢抓住了電商的機遇,組織團隊,吸納資金,大把花錢砸流量,買點選率,這樣投資能不賺錢嗎?電商也是商業,也不是誰都能運做好的,賠錢的太多太多了,一樣競爭激烈。

    所以說,這個時代已經變革了,個體經營窮途末路,現在真的到了要好好反思的時候了,為什麼你一直都不能突破自己?為什麼你無法尋找到目標一致的合作伙伴?為什麼你自己不會建立起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合作團隊一同奮戰呢?

    答案是,個人主義造影了幻想論,使自己誤入歧途,無法抽身,最後一敗塗地,慘烈地退出了“”戰場”。

    這一點一定要學習江浙閩的商業模式,銷售無非是選擇了不同的渠道,而團隊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的力量。我們如果沒有絕世的武功,就不要自刎江東了!

  • 2 # 金融學家巨集皓教授

    為何中國電商能“幹掉”實體店,而美國卻相反,原因是幾個方面的:

    首先,美國是發達國家,所有的產業都是成熟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所有的產業不成熟,當新的商業橫式出現後,中國的發展空間大,美國的發展空間小。

    其次,中國的人多,美國的人少,電商的成功是需要大的人蔘與,參與的人少電商是做不起來的,例如,歐洲各國人太少,根本就不可能發展電商,人太少了連電商的平臺的成本都不夠支付,電商在歐洲根本沒有生存空間,中國人多,參與的人數量,所以,中國的電商能發展起來。

    其三,歐美對造假和售假都處罰非常嚴格,只要造假或者售假者都會罰到傾家蕩產並判重刑,而且在社會上根本抬不起頭,歐美的售假或者造假者,家裡的人都讓民眾看不起。而中國過去對造假和售假者根本不管,電商就有了巨大的空間,快速成長起來了。

    其四,中國的行業壟斷性強,過去大商場購物定價太高,利潤太高,給了電商機會。

    其五,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網路支付的出現,打破了金融的壟斷,打破了銀行支付的壟斷,中國的電商臺平迅速抓住了網際網路金融和網路支付的歷史機遇,迅速成長起來,而美國的金融服務非常完善,市場空間較小,中國的電商成真正的盈利點是後來出現的網路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

    你在現實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財富生活聯盟圈諮詢。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創業的難題,生活的難題,企業發展難題,產業升級的難題,資本運作的難題,理財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選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援。

  • 3 # 趙冰峰財經

    在美國也不是相反吧,亞馬遜越來越強大,實體店也在不斷收縮

    統計顯示,截至7月5日,今年美國已有7062家門店關閉,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根據美國科爾賽特研究公司的資料,預計今年全美零售業門店關閉數量將達到創紀錄的1.2萬家。

    在實體零售店迎來關門潮的同時,線上網路零售巨頭正在從線上轉戰實體店。研究機構預測,到2022年,美國70%的零售業銷售仍將發生在實體店中,而新的科技應用將顛覆實體店的購物體驗。

    這個趨勢跟中國的零售趨勢是一樣的。那就是老的零售商在倒下,而新的零售商在出現,大部分是由線上電商巨頭髮起的。

    這個趨勢的背後,是零售的本質正在被重新定義,大資料時代的來臨。傳統零售商掌握不了大資料,就容易被電商給淘汰。而擁有大資料的電商,反過來通過線下佈局,提升零售的服務層次,達到零售業的升級。

    中美兩國目前在零售行業差距不大,而且趨同性很強,甚至亞馬遜還來中國借鑑盒馬的先進模式。

  • 4 # 老威觀史

    其實情況大家基本都說到了,我就補充一點,那就是目前來說,中國實際上應該是失業率比較高,而且賺錢的方式很少。

    任何行業,只能容下一定的就業人數,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實際上做電商的,真正能賺錢的,就我所知並不多,大多數都只是平時增加一些外快收入而已,本人在政府部門工作,就有不少同事做了電商,平時發微信朋友圈之類的,賣一些日常用品。

    美國的實體店能夠存活好,電商衝擊不大,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美國的物價實際上比較低,很多商品物美價廉,打個比方,我就去美國買過一個蔻馳的包,價格是100美元,約合人民幣也就700,而且是一個不錯的品牌。但是在國內,你就算在一個小縣城,一個不怎麼好的牌子的包都要1000多很正常。實際上美國除了人工以外,其他的基本都很便宜,比如豬肉1塊多一斤,牛肉2-3塊錢,一般,合人民幣也比我們便宜了很多,再加上美國人本身收入不錯,一年少的也有30000多美金,所以一般來說很多人都願意去實體店享受購物的樂趣了。二是美國就業率比較高,失業的實際上很少,賺錢的渠道多,搞電商的自然就比我們少了。三是美國實體店成本比我們要低,比如房租水電什麼的,當然房租是大頭,沒我們高,所以實體店可以經營下去。實體店經營成本相對較小,這樣就和電商之間的價格差就沒我們大了。

    換在我們這裡,就是失業率高,所以很多人沒事做,就把電商作為了一種選擇;二是賺錢渠道少,這些年除了炒房基本就沒別的賺錢渠道了;三是實體店成本高,導致商品在實體店裡價格通常都比較貴,和電商的價格能夠形成本質性的差別,使得電商有很大的價格空間可以做。

  • 5 # 琅琊榜首張大仙

    那是因為中國和美國的國情不同!

    第一、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

    對於像日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來說,更注重於實體的發展,因為實體才是經濟的根本。但是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從實體跨度到網際網路,還是一個“中前期”的時期,所以機會相對較多,空間相對較大,自然會造成一個階段性的電商“幹掉”實體店的局面。

    第二,美國的人工成本較高,中國的則相對較低。

    我們知道的是,中國的人口有14億之多,而美國的人口只有3.2億,相差了77%。並且美國的人工成本是非常高的。

    就好比在美國買一臺彩電的價格可能只要幾百美元,但是裝一臺彩電,甚至運輸一臺彩電的人工成本則是需要幾百,甚至上千美元,大大提高了網購的“成本負擔”。所以美國人民更喜歡自己親力親為,去實體店自己採購。

    而中國則不同,中國這幾年的物流發展勢頭迅猛,再加上14億的人口紅利,造成了電商物流的成本相對較低,但是產量很高,所以人工成本對於個人來說承擔的比例並不高。相反,去實體所要耗費的精力,時間和成本,可能遠遠高於網購的成本,所以導致了大家更願意在網上購買,而不是去實體店購買。

    第三,美國地大人少,電商的運輸是一個頭疼的事。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居住都是非常分散的,但是實體的商場和倉庫基本都集中在某一個地區。如果進行電商的派送,可能需要幾天幾夜才能夠送達,甚至有些誇張的,幾個星期,幾個月才能夠到。

    而中國人均分佈比較密集,江浙滬快遞基本1-2天可以達到,偏遠地區也只需要3-5天,所以電商的派送便利給予了更多的機會。

    結論:

    當然了,雖然現在中國是電商打敗了實體,但是不能說未來還是如此。因為隨著電商的泛濫,目前我們也可以看到電商的成本在逐步提高,並且進入一個優勝劣汰的迴圈。

    5-10年前你進入電商,電商的門檻較低,競爭還不是很激烈,相對的廣告成本、流量成本較低。但是現在你進入電商試試?網點的宣傳成本不比實體低,甚至還有許多大店單月的廣告成本,運營成本高出了許多實體一年的支出。

    因此,任何行業都是有周期的,美國和日本的今日,就是中國的未來。未來的中國也一定是追求一個電商和實體共存的狀態,誰也離不開誰,但誰也不會幹掉誰。

  • 6 # 波士財經

    中國電商沒有“幹掉”實體店,美國實體店也沒有“幹掉”電商。

    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是美國的亞馬遜,2018年度,亞馬遜營收724億美元,位居全球500強第18位。

    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2018年營收約合398.98億美元,只有亞馬遜的一半多。

    好吧,阿里巴巴是單純的平臺型電商,與亞馬遜不具備可比性。那麼京東與亞馬遜就是同類,2018年京東營收為672億美金,也是略遜於亞馬遜。

    其實,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準確一點,應該是中國電商的成長速度、發展空間,比美國更大。這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在電商起來之前,美國零售已經非常發達。

    比如1962年成立的沃爾瑪,在美國電商開始的1995年,已經存在並不斷的擴張了30多年,1300多個門店分佈美國各個城市。也就是在電商未曾起步之時,線下已經構建了一個非常健全的零售體系,傳統實體零售發展依賴於雄厚的工業經濟基礎和成熟高效的大流通格局,網際網路只是作為線下零售的補充。

    而中國商業發展,也就是從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放開,對外資開放,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後才出現。也就是中國電商起來之前,中國的商業零售,其實還是處於一個非常原始的狀態。既沒有足夠的實體商業基礎設施,也沒有覆蓋全國的完善的連鎖商業零售品牌。

    現在國內大家熟悉的連鎖零售企業,比如永輝,是1995年才開始起步的。

    第二,物流配送費用差距較大。

    美國地廣人稀,工資又高,快遞費用是很高的。3億多美國人,分佈在美國93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50個州上,有時候送一個快遞費用,可能比物品費用更貴,所以線上購物有時候比到家門口沃爾瑪買東西更貴,也是常見的事情。這樣電商再一次得到遏制。

    中國13.95億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算一下人口密度,中國是美國的4倍。而且中國人力便宜,快遞小哥在派送一件只有幾毛錢的收入,一個月薪水都能夠達到大幾千上萬,非常可觀。這樣物流費用非常低,進一步降低了電商銷售成本。

    第三,信用建設上有些差距。

    美國商業信用非常完善,假貨、以次充好、商品描述與事實不符、刷評論,這些行為都要承擔法律風險。簡單地說,就是假貨很少,真品線上。

    中國整個商業信用體系建設,在逐步完善的階段。包括各種假貨、偽劣產品,在網路上也能見到。價格戰背後,有正常的無門店的低成本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非正常的原因。

    從這個方面講,線上與線下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監管程度有不同,線下監管已是成熟,線上監管則需要進一步提升,比如商品本身,比如稅收方面。

    第四,大資料與物聯網加速推進,中國電商前景看好。

    價格戰帶來電商業的洗牌,服務戰則帶電商業繼續走向遠處的動能。中國在大資料與物聯網方面的推進,在全世界都算是較領先的,尤其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的支撐,以及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將對電商業持續的繁榮非常有幫助。

    總之,中美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消費觀念等方面有著差異,帶來中美之間電商發展的不同格局。

  • 7 # 昭羅1988

    美國是因為他們資產階級搞了幾百年,有強大的實體經濟,電商衝擊抗的住,環境比較穩定!而且美國銀行私人的!美聯儲都是私人的,不像中國,政府銀行,政府說扶持,銀行快捷辦理網銀,美國不是的。私人銀行會積極的支援一家電子支付來跟自己打擂臺,不可能的!而且美國信用卡方便,人工費奇高,1美元的商品,10美元的派送費,誰幹!

    中國才多少年,實體經濟本就算不得強大,再加上房地產洶湧,人力成本低,實際上搞死實體的,不是網店,是房租!房租!房租!90%的門店,都沒有什麼絕對的競爭優勢的!大家都是賣衣服,做食品,做裝修,2個做包子的難道有什麼技術上的絕對優勢,原材料成本的絕對優勢!成本基本都一樣,誰的房租便宜,誰就能走更大的優勢!當然如果你手藝真的非常好,那你就是另外的10%

    網銷可以搞死一部分行業,比如一半的服裝店,家電企業,但是餐飲,定做,培訓,教育,裝修,家居,這種需要售後,定製,現場製作的基本搞不死的!

    而且網銷,賣的是貨,貨就需要有工廠生產,工人制作,原材料供應,對於上游企業沒有任何影響,影響的只是個體戶,最底層的分銷商,和一部分的中間商,有能力的中間商都自己幹天貓了!

  • 8 # 吳越民545

    中國人的心理跟美國人不一樣,人家要的是享受,工作就是工作,不會去相三理四一根筋,份內的事是不會馬虎的,腐敗現像沒有那麼嚴重,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工作時間,生活也很簡單,早點一杯咖啡可能一隻旺甛點,中午就近一份快歺,晚飯不太說清楚,有在家自己一個晚歺,有叫外賣,朋友約會不多的,星期六其本上都有約會!這一天都是吃在外邊,到晚上十二點以後再回家,星期天他們很晚才起床,十來點鐘才出發,到公司採購下個星期所需要一切物資,順便一家人在一起吃個午歺,下午通常三點鐘以後再出發就近公園,或是效區好玩的去處轉了一回,吃晚飯接下去是根據自己的愛好按排活動了,誰不管不著,只要你不殺人放火連警察都不管,就因為如止實體店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少一部分,電商在他們來說是一個好玩的新鮮東西,比仿他們在網上購買10一一20元的東西,如果合適就用一時,不合適的話就往邊上一放,到空旦節一清理全部都是拉圾!什麼品質,到貨時間,違約等都沒有,除非是大額購買差不多,依本人觀察分析電商最終不是前途,網購是好,只能看到的是像,設有摸也沒有試,如果有差錯只能是資訊溝通,實體購買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若有真正不合心意可以隨時處理,但是實體店要搞大規模銷售,服務,誤樂,停車是最關建,我所知道的有一家公司一天的營業額是一千萬歐元,我也是在這個公司裡買了六年的東西,很好體會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開個外匯的戶,可是沒有地址證明,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