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晨鏘鏘

    其實拐點是客觀存在的,也必將會發生。

    封建時代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無常。帝王與臣民的個人際遇是無常態化。就像是一條條線條,在波折中前進。

    所以以我們現在的視角來代入古代,非常的不合理。人口大爆炸,人均壽命的增加,交通情況的改善,國家制度的全面鋪設,嬰兒成活率的提升,是近代以來的事情。在古代,是沒有這個條件的。這樣的時代差異,就導致了古人與今人的許多不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產生了特定的行為與做法。

    有時代背景下的侷限,專制與分權的矛盾。

    漢朝:東西漢的拐點就是王莽篡權了。西漢東漢分論的話——西漢由盛轉衰自漢武帝用兵匈奴始,但也不算明顯;東漢則是建寧政變。總體而言,兩漢朝廷的最大問題是外戚專權,拋開經濟基礎不論,應該是漢朝衰亡的主因之一。

    三國:魏國沒有明顯的拐點,畢竟是後來晉朝一統天下的大本營,硬說的話就是曹爽之死了,司馬氏徹底權傾朝野,但也不能算是由盛轉衰;吳國就是孫權晚年的昏庸了;蜀國的拐點可以說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此喪失隆中對的戰略基礎,也可以說是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總而言之,戰亂年代的拐點基本也是與戰爭有關。

    晉朝:晉朝幾乎從骨子裡就是爛掉的。拐點就是晉惠帝上臺後的賈后亂政與八王之亂吧。拐點所凸顯的問題就是後宮干政與藩王隱患。

    南北朝:除了北魏稍長一點,其他朝代都太短。北魏成也孝文帝,敗也孝文帝,最後毀於六鎮。宋齊梁陳看做一個朝代的話,拐點當屬侯景之亂了。這段時期凸顯的問題就是民族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和兵權問題了。

    隋朝:太短不論,硬要說拐點,就是隋煬帝徵高句麗。

    唐朝:歷史有公論,拐點是安史之亂,所反映的問題就是藩鎮割據。後來還有很嚴重的宦官亂政。

    五代十國:五十來年時間朝代更易頻繁,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武人亂政,所以才會有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

    宋朝:靖康之恥——民族矛盾。

    元朝:從王朝建立伊始就矛盾重重,對這段歷史不太瞭解。

    明朝:一說是土木堡之變,也有說是張居正之死(萬曆清算張居正後怠政)。在這一朝,朱元璋借鑑過去教訓,力圖解決外戚、後宮、宦官、藩王、兵權等各類問題,但還是不盡如人意。不過藩王雖反,宦官雖亂,倒也沒影響到王朝生死存亡。明朝反而引發了中國歷史積蓄已久的最嚴重的文人亂政,黨爭問題在王朝末期成了國家的絆腳石。

    清朝:傳統意義上的拐點是乾隆的十全武功了,近現代意義上的拐點就是鴉片戰爭了。後者的問題對於中國歷史是全新的。

  • 2 # 長門文軒

    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孟子不知漢唐,但所言極對,大一統的王朝基本都是百年左右到巔峰之後開始衰退。秦奮六世之威一統天下,二世而亡。西漢武帝時置頂而後衰(宣帝有所恢復)。東漢和帝后衰落。晉從司馬懿算,司馬炎後可以忽略了。唐代玄宗也是置頂而衰,宋朝到英宗,元朝不足百年遠遁,明弘治後一代不如一代。清雍正後漸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拔絲熬糖到什麼時候和什麼顏色,才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