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伊圓錢

    我的觀點是,兩個人都是當世的風雲人物,不應該踩一個捧一個,應該平等對待。

    管仲,樂毅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一個是文官,一個武將。

    事實上在他們那個時代,他們都是能文能武,全才。管仲絕對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人。

    手無縛雞之力

    開個玩笑,管仲的政治外交能力不用說,那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早年也擔任過將軍的。

    例子一:

    《史記》記載:使管仲別將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帶鉤。

    在他輔佐自己的前任老闆公子糾的時候,他親自帶兵,給了自己未來老闆一下子,要不是小白機智,恐怕就沒有後來的齊桓公了。

    例子二:

    《韓非子》中也說了管仲的情況,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如果管仲以前沒在軍隊裡混過,怎麼可能對行軍有所瞭解,知道老馬識途的東西。

    管仲

    例子三:

    齊桓公問管仲:這個軍事我不太懂,你看著辦吧。

    管仲說:ok,我這就去去整理思路,回來就跟你說說我的思路。

    過了會兒,管仲說,我們應該通過內政、外交來強化軍事力量。具體如何操作就是如此如此。

    齊桓公說道:ok,就按你說的辦。最終在管仲的指導下,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樂毅呢,同樣是一個全才。軍事內政外交一把抓。

    例子一:

    《史記》記載:樂毅留徇齊五歲,下齊七十餘城,皆為郡縣以屬燕,唯獨莒、即墨未服

    例子二:

    至於樂毅之所以能以弱燕下強齊七十餘城,除了他的外交,遊說他國聯合起來揍齊國之外,還有他在燕國輔佐燕昭王進行改革,為伐齊奠定了基礎。同樣不比管仲差。

    對了忘了說了,這兩位後世有個粉絲為了追星,把自己也搞成了明星,他就是自比管、樂的諸葛亮。

  • 2 # 一個歷史過客

    管仲,其人品格略有瑕疵,他對朋友無信義,雖然人品略差,可他在治理國家 和軍隊建設與外交方面的才能卻是沒幾個人可以匹敵的,可以做到“寬以從政,惠以愛民,人盡其才”。王猛,個子高大,英俊魁梧,雄姿勃勃,為人謹言莊重,深沉剛毅,處事果斷。說起管仲與王猛主要貢獻方面,二人不分伯仲,在推動歷史程序上同樣意義深遠。

    管仲和樂毅,誰更厲害?

    樂毅伐齊能夠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是五國伐齊而不是燕國一國伐齊。樂毅統帥秦、韓、趙、魏、燕五國軍隊擊敗齊軍主力後,才開始了秋風掃落葉般的攻佔齊國七十城;如果沒有五國之師擊敗齊國六十萬大軍,那麼樂毅是不能半年內攻佔齊國七十城的。

    樂毅是名將樂羊的後代,天生喜兵又善於治國。樂毅在魏國不受重用,因此聽聞燕昭王築黃金抬招賢納士後,自比商鞅前往燕國變法強燕。樂毅在燕國主持變法,同時在遼東訓練了一支二十萬人的精兵,通過二十多年的變法,燕國強大了,樂毅合縱其他四國共同討伐齊國。

    樂毅之所以能統帥五國之師伐齊,那是把利益分配好了的。三晉瓜分他們與齊國相連的土地城池,還有宋國;秦國則佔有宋國都城陶邑;楚國佔有齊楚邊界的四百里;燕國佔有齊國主體。三晉及秦軍只幫助燕軍擊潰齊軍主力,楚軍負責偷襲齊軍背後並生擒齊閔王,燕軍獨立佔有齊國主體!正是因為權力與義務成正比,所以這次合縱成功了!

    先說說管仲,可稱得上一代神人,其遠見卓識放在當代來講也不為過。

    作為春秋時期的大V級人物,連我們的孔夫子對他也是又黑又粉,作為時代的弄潮兒,始終走在時代最前沿,一生的經歷精彩紛呈。

    年輕時混過黑幫,收過保護費。接著做公務員失敗,做生意又賠錢,結果不厚道地坑了合夥人的股份,打了敗仗掉頭就跑。厚黑程度簡直和劉邦兄有得一拼,絕對是個天生的政治家,最後風風光光混上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服不行。

    國家立足之本在於什麼?就在於經濟,管仲兄深知此點,並牢牢抓住這一中心,將鹽、鐵收歸國家專營,這也被後世統治者所奉行不悖。

    管仲此人沒啥高尚的道德,建立“紅燈區”,建國營妓院,為自己打造七星級府邸,私生活也豐富多彩,卻一語道破道德產生的根本在於: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他認為財富才是產生道德的根本和基礎,這與孔老夫子提倡的聖人理念剛好相反,但這套就接地氣多了,和我們尋常老百姓的觀點和需求不謀而合。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此君還玩起了“改革開放”,開出各種優惠條件外資,讓齊國變成了春秋時期的經濟特區。縱觀此人一生,玩國家巨集觀調控,打貨幣戰爭,治理通貨膨脹,搞經濟壟斷,無一不風生水起。這種人才就放到現在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霸王級人物。

    管仲的思想可以總結為八個字“以商止戰,和平崛起”,需知當時社會的主流可是小農經濟,宣揚這種超時代、前衛的思想,自然也沒有市場。故此人死後,其治國理念就自然也沒有再沿襲下來,只能說那個時代,承載不了這樣超前的理念。

    最後,此君為人處世圓滑而老到,在齊中國人緣極好,可謂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而這也在他射殺公子小白後還能救他一命,並最終位極人臣,一生風光無比的憑藉。

    總結:樂毅慷慨地寫下了著名的《報燕惠王書》 (此處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報燕惠王書》出於遊士為誇張樂毅單獨主謀合縱破齊而偽託),書中針對惠王的無理指責和虛偽粉飾,表明自己對先王的一片忠心,與先王之間的相知相得,駁斥惠王對自己的種種責難、誤解,抒發功敗垂成的憤慨,並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的歷史教訓申明自己不為昏主效愚忠,不學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爭精神。

  • 3 # 萊恩校尉

    管仲更厲害僅僅用一個衡山之謀就為齊國奠定了稱霸天下的基礎。

    衡山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此國很有實力,因為他們這個地方有鐵礦,他們國家的人也很會鑄造兵器,因此國力很強,一般的國家是不敢招惹他們的,可在管仲成為了齊國的相國以後衡山國卻成了管仲第一個要打擊的物件,原因是齊國要稱霸天下,所以即便衡山國從來沒有招惹過齊國,可滅衡山國立威為稱霸鋪路卻是齊國君臣的最佳選擇。

    要滅衡山國強攻不划算,原因很簡單他們打造的兵器確實是不錯,國家實力強大。如果強攻齊國會損失慘重,而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反而引來了各個大國的武裝干涉,齊國不但不能實現立威的目的,恐怕在勞民傷財後還將得到一個被列國恥笑的結果,因此攻打衡山國如何速勝就成了一個考驗齊國君臣的重要課題。此時管仲提出來了一個絕密方案,那就是讓衡山國發財,讓衡山國的人賺錢賺到無力抵抗,讓他們虛弱到只要一去攻打他們就會投降的地步。齊桓公對這個策略將信將疑,可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決定試一試。

    這種由國際政治環境引發的軍備競賽令衡山國君臣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衡山國君臣認為這種軍備競賽將成為常態,這對衡山國很有利,這種態勢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熄火,因為列國都需要衡山國的兵器所以誰也不會允許對方侵佔衡山國,因此衡山國將會非常安全,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衡山國都能憑著列國的爭鬥保證好國家的安全而且還能坐收漁利,這甚至是這能令衡山國趁勢崛起成為一代強國!於是衡山國國君就放心大膽的下令讓全國絕大多數人放棄那個不賺錢的農耕轉而專門製造這個賺錢的兵器。

    管仲見衡山國已經不再生產糧食,於是又謊稱齊國遭災糧食減產,以高於市價3倍多的糧食收購價在齊國大張旗鼓的收購糧食,所有國家的人都覺得有利可圖於是紛紛開啟國庫一車一車的向齊國輸送糧食,這樣衡山國也好,其他各個諸侯國也好大家的糧庫裡都沒有富裕的糧食了,但齊國收糧卻不是全收而是排隊收,各國的糧食實際上是滯留在了齊國,齊國並未和所有的國家達成交易,但卻用很少的一部分錢成功的把全天下的糧食騙到了齊國。

    在第二年的夏收前管仲見各國的糧食都已運到了齊國境內,於是對齊桓公說,說時機到了我們該攻打衡山國了,於是齊國就停止了收購糧食的活動,關閉了齊國的國門,把各個諸侯國派來的糧商全部關押在了齊國。隨後齊國就發兵圍攻衡山國,此時的衡山國空有一堆鈔票和一堆兵器,卻沒有糧食,各個諸侯國雖然也想發兵干涉救援衡山國,可自己國內沒有糧草根本無力救援,只能乾瞪眼,而衡山國因為國內沒有糧食又失去了外採通道無法堅持,最後也只好投降,於是衡山國就成了歷史上第一個賺錢賺到了亡國的國家。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管仲是比樂毅更厲害的人物,因為管仲為齊國贏來的是爭霸天下的資本。

  • 4 # 小龍女5505

    管仲,春秋戰國時期第一宰相,輔佐齊桓公壯大了齊國,也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所以他更厲害,也更強於燕國名將樂毅。

  • 5 # I八零印記I

    二人都是一時人傑,不分伯仲,各有各的側重點,也各有各的特色,不好強行加以比較,也不一定非得分個高低。如果非要說個高下,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看個人喜好而已。

    作為春秋時期的大V級人物,連我們的孔夫子對他也是又黑又粉,作為時代的弄潮兒,始終走在時代最前沿,一生的經歷精彩紛呈。

    年輕時混過黑幫,收過保護費。接著做公務員失敗,做生意又賠錢,結果不厚道地坑了合夥人的股份,打了敗仗掉頭就跑。厚黑程度簡直和劉邦兄有得一拼,絕對是個天生的政治家,最後風風光光混上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服不行。

    此人絕對是經濟上的天才,早在1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會搞“奢侈消費拉動內需”這一套,而且大幅度提前齊國公務員的待遇,實行“高薪養廉”,結果證明齊國公務員很少侵害老百姓的利益。

    國家立足之本在於什麼?就在於經濟,管仲兄深知此點,並牢牢抓住這一中心,將鹽、鐵收歸國家專營,這也被後世統治者所奉行不悖。

    管仲此人沒啥高尚的道德,建立“紅燈區”,建國營妓院,為自己打造七星級府邸,私生活也豐富多彩,卻一語道破道德產生的根本在於: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他認為財富才是產生道德的根本和基礎,這與孔老夫子提倡的聖人理念剛好相反,但這套就接地氣多了,和我們尋常老百姓的觀點和需求不謀而合。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此君還玩起了“改革開放”,開出各種優惠條件外資,讓齊國變成了春秋時期的經濟特區。縱觀此人一生,玩國家巨集觀調控,打貨幣戰爭,治理通貨膨脹,搞經濟壟斷,無一不風生水起。這種人才就放到現在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霸王級人物。

    管仲的思想可以總結為八個字“以商止戰,和平崛起”,需知當時社會的主流可是小農經濟,宣揚這種超時代、前衛的思想,自然也沒有市場。故此人死後,其治國理念就自然也沒有再沿襲下來,只能說那個時代,承載不了這樣超前的理念。

    最後,此君為人處世圓滑而老到,在齊中國人緣極好,可謂八面玲瓏、左右逢源,而這也在他射殺公子小白後還能救他一命,並最終位極人臣,一生風光無比的憑藉。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經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燕惠王猜忌,最終功虧一簣,只好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望諸君。

    樂毅留在齊國巡行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池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燕國由地處一隅的小國一躍成為強國。樂毅認為單靠武力,攻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齊國,也無法鞏固。

    但這時他的最大靠山老燕王燕昭王死去,太子樂資及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做太子時就對樂毅有所不滿,齊國的田單藉機使出反間計,敗家仔燕惠王也照單全收,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並召回樂毅。

    樂毅聰明的地方就在於並沒有像岳飛嶽武穆那樣愚忠,他心裡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肯定是不懷好意的,便向西去投靠了趙國。趙國對樂毅十分尊重優寵,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號為望諸君。

    後來,燕國果然大敗,被田單重新收復所得城邑,竹籃打水一場空。直到此時,燕惠王才追悔莫及,派人去趙國責備樂毅,同時向他道歉。

    為此,樂毅慷慨陳詞,寫下著名的《報燕惠王書》,書中針對惠王的無理指責,表明自己對先王的一片忠心,與先王之間的相知相得,駁斥了惠王對自己的種種責難、誤解,抒發功敗垂成的憤慨,並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的歷史教訓申明自己不為昏主效愚忠,不學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爭精神。

    結果燕惠王不知是理虧還是真心感悟,將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而樂毅則往來於趙、燕兩國之間,與燕重新交好,趙、燕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得以壽終正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學介紹的男人不主動是不是就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