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卡薩布蘭卡卡
-
2 # 小蘭愛繪畫
個人認為是好的,我們不要被電視劇所矇蔽!我讀過有關史書,滿清政府是很殘暴的!現在的清史劇都太過美化滿清政府!
-
3 # 隨便聊歷史
吳三桂面對的是大清國以舉國之力對抗一隅,在經濟上,軍事上沒有優勢,雖然前期取得了一定的勝利,長期持久的戰爭他肯定是耗不過康熙的。
政治上他引清兵入關後,親自帶兵俘殺了南明永曆皇帝,被漢人視為國賊,現在又打著趕清出關的旗號來號召群眾,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失去了漢族乃至各民族人民的支援。大眾認定了他的非法性,也就註定了他最後的失敗。
吳三桂這個人,雖然其在明清兩朝最終落得個裡外不是人的名聲。但由於其帶領的關寧鐵騎超強的戰鬥力,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在大清,都完全可以稱得上舉足輕重,其一方諸侯的地位是沒人可以否定的。這樣的時代弄潮兒,是具備一定的登頂實力的,肯定是不會滿足一個小小的雲南王稱號的。於是乎,他最終也是沒有辜負自己,借中央削藩的機會,伺機發動了叛亂,並在隨後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其大軍已經由雲貴發展到了這個長江流域,幾乎佔據了當時整個大清富裕區的半壁江山,甚至還稱了帝。
其氣勢,真可以說是要蓋天了,奪取整個大清江山似乎已經是指日可待了。可就在吳三桂大軍如日中天的時候,馬飲長江水的吳軍,突然停止了前進的步伐,讓人感覺是大大錯失了追擊清軍的絕佳機會,最終導致整個軍事行動的失敗。單站在吳三桂的角度來想,是有點為其可惜。這是這樣的戛然而止又是為何呢,我覺得不外乎以下幾點:
其一,清軍此時已完成了軍隊的集結。吳三桂能有由雲南的一省之地,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擴充套件到大部分江南地區,一方面是由於其軍事實力確實強大。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由於當時清軍的準備不足,面對著突如其來的叛亂是沒有半點準備的,所以才出現節節敗退的情形。而在吳軍到達長江的時候,清軍透過前段時間的調兵遣將,此時已完成了集結,集結地就是長江沿岸,清軍就是打算要在這一代反擊,扭轉戰局,讓長江戰場成為整個戰爭的轉折點,所以說清軍是不可能讓吳軍越過長江的。
其二,吳軍在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雖然吳軍非常強大,攻勢也非常猛,但其必定是地方實力,再加上佔據地盤的擴大,留守地區和前線戰場需要的兵力就會成倍的增加,吳軍此時在軍力上已是顯得力不從心了。再加上新佔領地區,很多僅僅是名義上的佔領,並沒有實際的管理經營,甚至有的地方還有反對的力量,根本不會為吳軍補充太大的軍備。也就是說,蛇吞象,是需要停下來,用時間來消化吸收的。
其三,是吳三桂個人原因決策導致的。吳三桂在起兵反清的時候,已經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了,其當年怒髮衝冠的少年豪氣估計都已經衰減了不少。再加上,他是親眼看到過八旗兵如何厲害的,他心中對自己還是沒有很大的自信的,甚至對自己起兵的行為還是多少有點後悔的,因為他心中一直多少存在著對八旗兵的敬畏。所以說,吳三桂內心裡是謹慎的,能達到劃江而治,他就已經非常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