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晴飛在家早教
-
2 # 琴孃乖得很
她們在好奇這是什麼東西呀?他會用手了,就開始抓東西呀,各種動作手勢,他大腦發育促使他學習很多動作,沒事的,孩子就是天生動,
-
3 # 艾媽育兒經
一歲半的寶寶喜歡打人,揪大人頭髮,這個是寶寶這個時間段的天性哦。因為這時候的寶寶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在寶寶的世界中,他的亂動和揪人頭髮,都是他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和探索!這也是一種天生的“自我學習”!
不過孩子一直這樣,家長們就得上心了哦,雖然好動是沒錯,但是也不能讓孩子一直養成這種習慣,教育孩子還是要適當從小開始哦,爸媽們可以溫柔的去適當糾正孩子的一些行為哦。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艾媽專注於分享育兒經驗,喜歡還請關注哦,後續推出更多新知識!
非常能夠理解你的感受,我家二寶在1歲半左右,每次帶出去玩,也會有這樣的表現,讓我一度不敢帶他出門,後來跟朋友交流,瞭解到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大多會有這個過程,所以,不用太焦慮。
後來我一邊陪伴二寶,一邊觀察他這些行為發生時的狀態,結合理論知識,總結出:大多數情況下,寶寶是因為面對同伴時,不能及時有效地表達自己當時的需求,選擇用打人的方式來處理問題,且原因可能是內心害怕,他用打人來掩飾恐懼。
家長不用太緊張,寶寶需要我們的理解和同情,所以處理情緒是首要任務。
1、安慰被打的孩子:對不起,我家小寶打了你,其實他也很難過,只是不知道怎麼表達。現在你感覺怎麼樣了?
2、不過分責備孩子:你看小姐姐被你打疼了,她哭了,她多傷心,你要過去安慰她一下嗎?
3、如果衝突比較明顯且顯得很混亂,及時帶離:你很生氣,其他小朋友也會,我們先平復一下情緒,到一邊冷靜冷靜。(語氣和善,體諒)
4、允許哭:你打了他,媽媽知道你也很難過,其實你不是想把他惹哭,我不在你身邊你害怕了對不對?沒事沒事都會過去的。
5、不急於教育孩子,心平氣和講道理
回憶當時的情景:
“今天是不是和小朋友在公園裡打架了?是不是都把小朋友打哭了?媽媽知道你也很難過,沒事,現在和我說說吧。”
認真聆聽孩子的話:
“你生他的氣了?是滑梯太擠了對吧。還有呢?所以你是因為擔心他把你的玩具擠壞才不給他玩是嗎?
規定行為約束:
“打人無論如何都是不對的,受傷了就不好了。咱們本來可以好好講道理的對不對?”
幫孩子出主意:
“我知道你不想玩具被別人碰壞,但是下次如果再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打人,咱們還可以怎麼解決?”
讓孩子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他想不出辦法再提示他:
“你可以叫我過去,或者直接走開,要不就使勁跺腳。
以下推薦一些繪本,來幫助孩子理解打人這個行為,更好地處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