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日本學術界提出的“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後來也被中國民眾所熟知,所謂崖山之役,實際上講的就是元軍和漢奸部隊於1279年在崖山打敗宋軍,宋朝因此亡國的事情。崖山之役,宋軍敗局已定的時候,左丞相陸秀夫揹著年僅八歲的皇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因此徹底敗亡,此一幕,即便是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也是非常悲壯的,如非萬不得已或者情勢急迫,陸秀夫也絕對不會出此下冊。

    陸秀夫如果不投海,最終的結局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被元朝招安,像張弘範等人一樣賣主求榮,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和文天祥一樣英勇就義。陸秀夫很有可能會選擇後面一種,所以與其在被元軍抓了之後做個俘虜被虐而死,還不如死的更為壯烈一些。因此,陸秀夫的這種選擇無可厚非。

    網上現在有些人對於陸秀夫投海有一些指責,指責的主要原因在於陸秀夫投海是拉著南宋幼帝一起的,而幼帝當時只有八歲,這樣的方式太過殘忍。誠然,讓一個不諳世事的八歲的小孩以失去生命的方式去承擔國家滅亡的責任或許是非常殘忍的,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實屬情非得已,不投海,就會做俘虜,在三年前,五歲的恭帝趙顯和謝太后已經投敵了,如果這一次再投敵的話,南宋皇室的顏面將會進一步沉淪。所以,陸秀夫這樣的做法不僅在青史上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當時的環境下也是無可厚非的。

    因此,回顧歷史,應當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陸秀夫託帝投海,死的壯烈,無可厚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香蜜沉沉燼如霜》的三觀正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