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姐姐的Vlog

    講一個我的例子

    拍照已經很多年了,對自己能拍出什麼樣的照片,心裡是有數的。就覺得,不管在什麼時候拿著什麼樣的相機都能拍出我想要的照片。所以,相機的好壞,以及配什麼鏡頭,和出好片沒有多大關係。

    而最近想拍一些Vlog,就不停的在網上搜各種器材評測,雖然我對攝影器材的各種引數都瞭如指掌,但仍然不能夠避免糾結。各位UP主們推薦的也是五花八門,有說松下GH5是Vlog神器的,也有Vlog大神用佳能g7x、sony a7r3的,還有人評測GoPro和osmo pocket,等等等等,一時難以選擇。想入手GoPro或osmo pocket,但又擔心畫質太渣,想入手鬆下Gh5或佳能g7x,又想著畫質沒有現成的5D4好,重量也不如GoPro和osmo pocket有優勢,於是在便攜性,畫質,追焦,穩定性,收音等等方面,左思右考,權衡利弊,無法下手。總覺得沒有一支有趣的Vlog,就是因為我現在缺點兒什麼。

    重點的重點是,以上兩種心態的緣由我都懂,知道是因為拍照能力的提升讓畫面很美,而影片能力的弱小,讓我把畫面的觀賞性寄託在器材的效能上。

    最後我選了osmo pocket。能拍出來最重要。

    想想上次旅行沒出片,是因為旅程勞頓和相機太重。

    現有的器材5D4,sony a7r2,徠卡M,配各種定焦和變焦鏡頭。

    打個廣告,求個關注,做點科普講點兒攝影的自媒體頻道,一個標準斜槓青年,職業生涯的乾坤大挪移,前半段為生計:醫生,後半段為自己:攝影工作室創業小老闆。

  • 2 # 微鴻攝影

    這個肯定是錯的,我們知道器材是不斷進步的,但初始的器材也成就了很多大師。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大師。器材之說只不過是生產廠家促銷的手段。當然器材對攝影表現力的提升的確有好處。攝影的傻瓜化,器材的簡單化,後期的濾鏡化,已經將攝影的門檻降低了很多,使攝影的寬度驟然提升。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同時也帶來了深度不足的問題。因此提升攝影的藝術深度,避免過度商業化也是當代攝影界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

  • 3 # 老馬檢視312

    這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攝影圈,即便是人生成功與否,也同樣有這樣的邏輯。

    第一,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事業成功了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生意受挫了都是合作伙伴的攪局。所以就攝影而言,拍好了,是自己技術功底紮實的表現,沒拍好,這事裝置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僅有,而且很普遍。

    第二,唯器材論是應該受到批判的。

    說實話,如果好器材一定能拍出好照片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套高階的攝影器材,後面就站著多少個攝影大師。顯然這個命題無法成立。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當然好器材優於普通器材,但事,如果考慮上“人”這個最大變數,結果就大相徑庭了。半個世紀前的那些攝影大師的照相器材,可能與現在入門級的數碼相機都不能相提並論,但這絲毫不能淹沒他們作品的光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天,家裡的房子吸熱嚴重,怎麼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