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貓老師
-
2 # 我家有個糖豆
我也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比如我讓他幹什麼他就去幹什麼,我讓他做什麼他都是很乖乖的,學習成績好,老師誇獎~這些都是理想中的孩子。如果突然間真給我這樣一個孩子我還真不習慣呢,我們所說的聽話就是讓他跟著我們設定的路線走,他只會迎合我們,覺得這樣做大人們高興,老師們開心,反而失去了本身的特點!突然間覺得家裡有個熊孩子還不錯!~
-
3 # 諾言的微笑
我現在真的希望有個聽話的孩子,這個聽話代表著會聽話,並不代表沒主見的聽話,一意孤行的孩子真的很傷腦筋。
我覺得我小時候聽話是有選擇性的聽話,比如對老師說的話就絕對聽,家長說的話我就不願聽,或許有虛榮心的成份在裡面,因為老師說的話我做好了,老師會表揚我,哪怕老師沒說,我都會主動去做,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如果不做,老師就會請家長;家長說的話就不一樣了,做了不會表揚我,不做還是要捱罵,罵了就罵了唄,左耳進右耳出,反正我沒做事,家長總不會讓我請老師吧!或許是因為我在家裡有放鬆,不是一味地在任何人面前都當乖乖女,所以我覺得聽話對我來說並不覺得有壓抑。
所以我希望有個聽話的孩子,他可以像我一樣,在家裡調皮一點,但在學校要聽話,這樣家長才省心。
過去有一種教育觀念,要求寶寶必須聽話,乖,這樣才是懂事的好孩子!
於是出現了很多對寶寶嚴格管教的“教育方法”。
孩子在成長階段,父母家庭教育幾乎是決定性的重要。
管教的太多,確實會讓孩子在幼時很聽爸爸媽媽的話,讓孩子該吃飯、該睡覺、該規矩的時候非常方便,父母也很有教育的成就感。
可是沒有主見的乖巧就真的好嗎?那些曾被管教太多的很乖的孩子,他們長大後變成怎樣了呢?
①、容易表現得缺乏自信心
父母的管教過多,就像一根繩索一樣,在孩子心靈上加以束縛。稍微有一些“過火”的大膽舉動,孩子自我意識就會排斥,要求自己“冷靜”下來。隨著年紀增長,會變得因為害怕犯錯、害怕被責備、恐懼承擔責任而變得不敢表達自己的本領,久而久之在別人看來就是很沒有自信心。
這在現代看來絕非好事,因為社會越來越講究表現與勇於創新,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學校、社會的競爭中非常吃虧,你的謙虛和淡泊在外人看來就是沒信心,沒擔當,不能勝任工作的表現!
②、盲目點頭跟隨大流
管教的太多會讓孩子從小就下意識的學會服從。
沒有主見和不敢有意見的孩子當然只能乖乖地跟在別人後面聽話、聽指示、聽安排了。
在父母這樣無私的保護下,倒也沒什麼問題。可是外邊的世界呢?
脫離了爸媽的保護傘,孩子的成長卻缺乏養成判斷和決斷的能力。
最終會導致在所有決策中,乖乖孩子都是點頭的那一個。
因為他潛意識裡還在聽大人們的“管教”呢。
父母的管教,讓孩子養成了聽安排型性格。
過多的管教讓孩子從小就喪失了說“不”的勇氣和能力。
當他不懂得拒絕的時候,就會成長為一位好好先生。
在社會和工作中形成一種不會發表主見,也不懂得拒絕別人意見的習慣。更不會在自己利益受到侵犯的時候去爭取自己的權利,最終會逆來順受地接受他人給他的安排。
所以,對孩子管教太多,雖然能短期讓孩子變得乖巧、聽話,但是長遠看是弊大於利的。父母真要為孩子未來著想,就要從小適度的引領他們表達自己的態度,在日常中切勿養成用命令口吻讓孩子去“快吃飯”“快寫作業”“快睡覺”“趕緊洗澡去!”
那樣等於是封殺了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你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雖然很多事情大人舉手之勞,比教育孩子和交給他們去做藥來的輕鬆快速,但是這是一個必經過程,比如:在生活中讓寶寶多參與大事小事的決定,從買菜、點餐、旅行去哪裡,都嘗試讓孩子提出意見進行決斷。
這樣的方式比起過分管教孩子,要科學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