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農夫看天下

    中國古代會計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古代會計叫做賬房先生,就是專門受理各種會計事務的。別看這些賬房先生戴著一個老花眼鏡,一副酸溜溜的窮秀才模樣,要是讓他打起算盤來那可是“闢哩嘩啦”,如行雲流水一般即乾脆利落又準確無誤,和機器人沒啥區別的。有的厲害的可以把算盤放在頭頂上,而後伸手撥珠計算,但是還是能夠做到準確無誤的。

    會計早在原始社會時中國就有了雛形,原始社會里人們使用象形字作為資訊交流。計數則採用“實物繪畫、結繩、刻契”等方式,在原始社會里這種方式進行統計的活動其實就是會計的雛形。

    到了西周時會計已經有了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司會”,顧名思義應是從“月計歲會”簡化而來。負責司會(會計)事務的官員叫做“司書”,司書負責宮中一切會計事務,下轄屬下有“職內、職歲、職幣”三個分支。職內專管收入,職歲負責支出,職幣專管結餘。

    西周時期的會計模式除了己有明確分工之外,“平衡、真實、準確、客觀性”的會計理論原則也已經誕生了。可見中國的會計行業起步還是比外國早的。

    到了戰國時期中國已經有了首部國家性的法典——《法經》。在法經裡就有專門的章節規定會計失職所要擔負的法律責任。比如資料丟失、錯訛將被懲罰與被盜同罪;報告不真實、欺騙、隱瞞可以實行判刑等。

    到了秦漢時期中國會計已經有了“三柱結演算法”的發明。南北朝時期的蘇綽首創了“朱出墨入”的登記辦法,就是用紅筆登記支出,用黑筆填寫收入,這種辦法雖說沒啥了不起的,但是卻使得賬目鮮明醒目、一目瞭然、少出錯誤。

    到了唐宋時期中國已經有了專門的會計事務法典——《元和國計薄》和《太和國計薄》,這兩本襄括了“人口、賦稅、財政、稅收”等統計資料的文獻,分別是唐朝的李吉甫和宋代的韋處厚所編撰的。

    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四柱結演算法” ,並且已經懂得利用平衡公式來作為收支資料的檢查方式。平衡公式如下:舊管+新收=開除+實在。這裡的舊管指的是上期結餘;新收指的是本期的收入;開除指的是本期的支出;實在指的是本期的結餘。

    可見平衡公式的意思就是將上期的結餘加上本期的收入,應等於本期的支出加上本期的節餘。

    宋朝是三司會計司總核天下財政的收支狀況,用的就是上述的平衡公式來進行總結。宋朝的財政制度已經比較完善了,所用的收支憑證已經都有正副兩聯憑證。但是元朝的會計制度卻是一片混亂,沒有任何前進。

    到了明朝會計制度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有了一部專門的會計法叫做《萬曆會計錄》。明末清初之時有一個山西人傅山發明了有名的“龍門賬法”,公式為:“該+進=存+繳”,“進-繳=存-該”。這裡的進就是指全部收入;“繳”指全部的支出;“存”指資產包括債權;“該”指負債和業主投資。

    這種會計方式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合龍門”、“龍門賬”。這是進入算式會計的標誌。清朝時期比較先進的西式會計開始引入並一直沒用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女團選秀已經預設人設好顏值高就可以進出道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