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胖丫的魔法棒

    借刀殺人,是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謀略。當敵方動向已明,就千方百計誘導態度暖昧的友方迅速出兵攻擊敵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損失。

    此計是根據《周易》六十四卦中《損》卦推演而得。”曰:損下益上,其通上行。”此卦認為,“損、益”,不可截然劃分,二者相輔相成,充滿辯證思想。此計謂借人之力攻擊我方之敵,我方雖不可避免有小的損失,但可穩操勝券,大大得利。

    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於是子貢遊說齊相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剷除異己。子貢以“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輕易主動,擴大勢力,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而攻吳怕師出無名。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是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齊。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子貢遊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後,定會要挾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危。於是他愉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係:吳國伏魯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於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圖書及幾員大將死於亂軍之中。齊國只得請罪求和。夫差大獲全勝之後,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 2 # 尋葉者

    借邪惡之刀,殺邪惡之人,可行。

    借正義之刀,殺邪惡之人,可行。

    借邪惡之刀,殺正義之人,不可行。

    借正義之刀,殺正義之人,不可行。

    不可行而行,受惡果報。

  • 3 # 青林易道

    借刀手人不一定會損害別人的利益,因為你能借到的刀,去殺你需要殺的人,說明有可能借刀之人和被殺之人也有因果。而操作借刀之人者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做了合適自己的事而已。

    這世間本來就沒有好壞,沒有對錯,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而產生了不同的標準,就好比借刀殺人,被殺之人命裡定數就是這個時間死,而殺人者只是恰好成為了執行者而已。

  • 4 # 木馬有心

    既然是36計,每一計都以利我為中心,以利我為第一要素,達到目的即可,損害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不再考慮的範圍之內

  • 5 # 鄭吉威老師

    首先《三十六計》是明清時期的作品,不能代表兵學核心思想。

    其次借刀殺人只是一個標題,可以理解為資源轉化,借力而行,不要拘泥於名詞。

    最後建議我們站在兵學的視角看兵法的應用,站在哲學的視角看兵法的思想,站在生活的角度看兵法的思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VB培養了眾多一線大腕,有的轉型拍電影,而有些演員選擇一直堅持拍連續劇。這些大腕中你最喜歡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