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防水電小嶼

    19世紀末期的前無畏艦隊時代,長箱型結構的主炮炮塔設計日趨完善,裝甲厚度從203毫米增大到254毫米。1906年12月完工的英國“無畏”號戰列艦開創了戰列艦的新時代。“無畏”號廢除了傳統的“中間炮”,採用單一主炮群,總計為雙聯裝5座10門。而這主炮的前部防盾厚度也達到279毫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英國戰列艦,炮塔前盾厚度達到305毫米。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式主炮塔的結構更加完善。MK1型15英寸主炮塔的裝甲厚度為:前部324毫米、側面274毫米、後部284毫米、頂部124毫米。英式炮塔構造比較簡潔,炮塔正面通常是一個厚度平等的整體,正面裝甲的傾角與火炮傾角相當,通常在30-45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開始建造的“喬治五世”型戰列艦,主炮正面厚度為324毫米、側面174-224毫米、後部174毫米、頂部149毫米。顯然,新式炮塔更重視頂部防禦,而對後部防禦大大削弱。這因為一方面炮塔一般總是正面對敵、而隨著火藥仰角射程最大,炮彈的落角也越來越大,頂部防禦變得很重要。

    相比來說,德式炮塔的構造卻很複雜。以“俾斯麥”型戰列艦來說,主炮前盾分成兩段,上面的一段傾角是65度,裝甲厚150毫米;第二段傾角大概是15度,裝甲厚360毫米。主炮塔側面上段厚度為130毫米,下段厚度220毫米;後部上段厚150毫米,下段厚320毫米;頂部厚180毫米。英式炮塔一大特徵是後部往往比較薄弱。與之相比,德國式炮塔的後部特別厚,幾乎與正面裝甲相差無幾。德國戰列艦通常要充當海上襲擊艦,很可能遭到圍攻,所以對炮塔後部也很重視。但德國炮塔的大傾角薄弱上部裝甲,卻是一個很大弱點。實戰中,俾斯麥的四座主炮很快被英國戰列艦羅德尼的16英寸巨炮擊毀。據說有一發英國的14英寸炮彈沒能擊穿俾斯麥的360毫米正面裝甲,但炮塔基座的340毫米裝甲卻被另外一發英國重型炮彈貫穿。

    日本海軍的主炮塔設計繼承了英國傳統,也採用整體正面裝甲。可是日本人的設防重點卻有所不同:大和型主炮正面裝甲厚度為650毫米、側面250毫米、頂部270毫米、後部190毫米。顯然,日本人認為炮塔後部不需要太厚的裝甲(或許因為日本人認為戰列艦將用於艦隊決戰,後部不大可能暴露給對手),對頂部防禦的重視程度卻最高。這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日本人重視大落角炮彈的威脅,但也順應了航空戰發達的趨勢。1944年,美軍的大型航空炸彈多次命中大和與武藏的主炮頂部裝甲,卻沒能造成太大損害。

    同樣繼承英國傳統的美國戰列艦,對炮塔後部卻還是很重視(雖然不如德華人那麼重視):衣阿華型戰列艦的主炮前盾為495毫米(兩層鋼板疊加的厚度),後部也厚達305毫米。炮塔側面是241毫米,頂部卻只有184毫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在說騰格爾假唱,你信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