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峰徐來89
-
2 # 閉家鎖的紅楓
第一:其實平時也缺糧,不過官員們不怎麼操心罷了。
古代政府的經濟基礎薄弱,通常沒有穩定的財政,往往一場天災下來財政收入就大幅下降,而不斷髮生的叛亂問題又導致軍費開支猛增,所以很多時候,朝廷根本無力按時發放糧餉。只是不需要打仗,士兵們限於法令也敢怒不敢言。
比如明代衛所,本來朱元璋定得好好的,讓軍隊平時耕作自己養活自己來解決問題,但時間久了,世襲軍官們侵吞士兵權益,巴不得士兵逃亡,這樣可以把田地佔為己有。而當時沒有法律可以保護士兵,只要不打仗,朝廷裡那些大人物誰又在乎?
所以打仗的時候發現糧餉不足,不等於非戰糧食問題就沒問題。其實還是個重視程度的問題。
第二,軍隊打仗時需要的糧餉和和平時期是不一樣的。哪怕現在軍隊作戰,還有戰時津貼呢!明朝軍隊作戰時的糧餉開支,一般至少比平時多出40%-100%。
第三,遠征作戰中不可避免的運輸損耗以明朝萬曆援朝之役為例,由於北韓過於窮苦,無法負擔明朝援軍的軍糧,於是明朝初期決定,自行負擔糧餉,明朝政府將糧餉運到明-北韓邊境的義州,然後由北韓軍隊接手。
按兩國約定,北韓國王裁撤了約一萬老弱軍人,每10裡留200人,專門負責運輸明軍的糧草,結果等到明軍攻下日本佔領的平壤後,發現斷糧了----短短的300裡距離,北韓人就沒把糧食運上來。
當時從義州傳送的明朝糧餉,已經超過了2萬6千袋,而到了平壤的,居然只有三千多袋!沿路上山谷裡,到處是丟棄的糧袋。
所以有了攻下平壤後,明軍將領和北韓國王宣祖的這番對話:
楊元答:賊不足畏,只恨糧草不足,現在戰馬三萬匹,已經死了一半。
宣祖催促明軍動兵前往收復漢城王京。
楊元回答:只要能有10天糧食,就能出動!
宣祖答:一萬多石糧食還是有的,以前是急迫所以未能籌措,現在我們盡力。
楊元答:(不耐煩了)俺哪裡想長留在這裡?每天都如坐針氈,中國人必須以鹽醬來伴食,目前一千人只有一斗,把總級的軍官每天都只有一勺,必須要準備鹽醬!不然吃了沒力氣!
宣祖很尷尬的回答:這是小邦的過失,天朝將官士卒如此辛苦,都是我們的罪。
回覆列表
平時吃糧乃是沒有戰亂紛擾,敵我雙方更沒有短兵相接,糧草供應自然也是十分順暢了,沒有太多的麻煩。而雙方交戰時,則就不同了,雙方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都想方設法去劫掉對方的糧草,來達到使對方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由此以來,糧草的執行就會格外的小心和謹慎了,自然也就沒那樣容易和簡單了。處處防備還不一定能夠運好糧草,更不會輕易就掉以輕心了。
因此,看起來戰時糧草的執行就格外謹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