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崔馨心理

    孩子身上的小問題,除了生理上的,行為上的問題都無需特別焦慮。

    如何正確對待呢,可以從以下3個維度來做。

    第一,要祝福孩子,不要擔心孩子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一天,校長對學習的兩位老師說:“你們兩位是學校裡最有潛質的兩位老師。”兩位老師互相看看,面露喜色。校長接著說:“學校決定,把最有潛質的學生組成的兩個班級交給你來帶。”

    一個學期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個班級的孩子的成績遠遠高於同齡孩子。

    校長又一次找來兩位老師,說:“其實這些孩子都是隨機抽選的,並不是因為有潛質。”兩位老師對視了一眼,有些失望,不過還是很欣慰自己學生取得成績,覺得自己果然是好老師。

    誰料,校長接著說:“兩位也並不是精心挑出來的,也是隨機抽取的。”

    皮格馬利翁效應說明,當帶著美好的期待和祝福對待孩子,對孩子表現出巨大的信任,會讓孩子神奇得成為理想的樣子。反之,用擔心,用評判對待孩子,最終孩子有可能成長為你擔心的樣子。

    第二,要鼓勵孩子,不要批評孩子

    孩子有不良行為,家長經常嘮叨,批評,試圖指正。如果我問:“管用嗎?”80%家長會搖頭,說:“不管用。”

    居然不管用,為什麼還要一再用傳統管教方式呢?

    正確的做法是鼓勵。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是的,當孩子被父母的鼓勵滋養,強化正向行為,負向行為自然就逐漸消退。

    比如,孩子模仿口吃。越是一遍遍去硬性校正,孩子就越是口吃。但是父母如果在孩子每次沒有口吃的時候,鼓勵孩子:“今天你都好好說話,讓媽媽聽得特別清楚,真好。媽媽相信你,一定會越來越好。”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有信心,口吃清楚得去表達。

    鼓勵,要誇獎孩子努力的過程和細節,真正去看到孩子的進步。

    第三,要對孩子明確指令,不要對孩子嘮叨

    打罵

    家長會發現,越是嘮叨,孩子越是不聽話。比如,每天都說:“快點寫作業!寫作業不許溜號!”孩子根本做不到。

    這是因為,指令太多,孩子會盲從,不知道開始做什麼,進而會有逆反,做不好就不做了。

    正確的做法,給孩子清晰的指令,最好,就用一個詞,或者一個跟孩子約定好的手勢去提醒孩子。比如“作業”比如一個停止的手勢表達“不要溜號”。這些足夠。

    越是明確,越是簡潔,孩子越是容易執行。

    總之,孩子出現有問題,家長不必焦慮。從孩子一生的長時間維度來看,你會發現這些小毛病並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

    帶著對孩子的美好期待,用鼓勵和清晰明確的指令,將會讓孩子更積極配合,小毛病越來越少,直到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去美國當卡車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