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與明月a
-
2 # 孫木木語文
一直主張作文批改是師生共同的二次創作,第一次寫完的生稿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優勢和困惑,優勢我們把它們整理出來成為學生的寫作習慣,困惑和學生一起思考。
改作文首先關注主題:主題要積極,貼近生活;
其次關注結構:鋪墊不宜過多,主體要細緻描繪;
然後關注語言:注意去口語,用短句……
當然要想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有更多的思考,以上問題要引導學生髮現,而不是直接給學生指出,比如認為學生主體部分描寫太少,我們不能直接在旁邊批註:加描寫,而是需要當面引導學生:這個地方有點太快了,我看的不夠過癮,你覺得要怎麼樣調整一下?如果無法做到當面引導,也可以把這個過程寫成批語給學生描述清晰。學生下次再寫作文時就會主動思考了。
每一篇認真寫過的文章都值得認真修改,只有不斷的修改自己的文章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養成主動增刪的好習慣,讓自己的文章越來越完美,也讓自己的寫作越來越有思想。
作為一位小學教師,對於批改學生的作業也經常思考怎麼才能不只停留在批改上,而能提升學生習作素養呢?
我感覺批改作業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但教育成功的秘密在於尊重學生。教師積極讓學生參與作業的批改,也是尊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有一定判斷潛力,透過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教師讓學生參與作業的批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事實上學生參與作業的批改,能達到密切師生關係,快速傳遞資訊,問題及時消解的良好效果,最終提升教學質量。下面講一講在平時的作業批改中教師要做到或可以採用的幾個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啟發。
一、融入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剛做完作業時,他想知道作業正誤的願望最強烈,他自己的解題思路最清楚,如果這是的作業能得到及時批改,學生就能及時得到資訊反饋,及時糾正錯誤,減少錯誤思維的定勢。這就需要我們盡力在課內批改並與學生參與式批改方法進行。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業批改中,適時批註激勵性的短語,可感染學生積極作業的態度,可感染學生愉快作業的心理。
二 、改變作業的批改方式
1學生同桌交換或前後交換後,在老師統一指導下互批,;2在老師的指導後,自批或同桌前後桌互批或共批;3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習學習小組長組織批改。批閱時老師行回指導;批閱後,老師對結果現場瞭解、統計。對共性問
題現場指正。需重做的重做並及時批覆。對每次的作業教師要分憂、中、差親批或審查,以掌握具體情況,兩天對每個學生的作業檢查一次。同桌互批是比較好的一種方法。遇有問題可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探討。批改的過程是一個相互學習提高的過程,學生們批改起來非常認真仔細,學困生進步很快。實驗之初,老師要耐心指導,一段時間之後,就不用老師作批前指導了,這種方法對大面積提高小學教學質量有著積極作用,同時也是減輕過重負擔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