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家庭教育指導師劉駿逸

    孩子有沒有閃光點呢,有,我們父母要善於去捕捉和發現,並把孩子的閃光點進行發揚光大,成功不是改善缺點,而是把優點放大,俗話說人無完人,古代先賢、皇帝、宰相都有缺點,何況是一個孩子呢?所以,我們要正視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哪怕這個孩子有先天的不足,他也一定有閃光點,他的閃光點在哪兒呢?需要我們用心捕捉以及發現美感受美的存在,上帝不會製造垃圾,每個孩子都是父母乃至世界的另一種存在,不僅要求父母尊重、理解、還要對孩子做到無條件接納,讓賞識成為一種習慣,接下來作為父母如何捕捉髮現孩子的閃光點呢,將從以下幾點展開:

      1.深入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父母要給孩子充分的理由,讓他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尋回自己的自信。父母的賞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你不笨”、“你挺棒的”這些話對孩子的激勵作用並不大。只有深入挖掘孩子的閃光點,才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2.賞識孩子,應體現在行動上

      賞識孩子也不能只表現在口頭表揚上,而是要給孩子創造展示自己的機會。一次成功的回答問題、一次眾人面前的展示都能發揮孩子的才智,讓他們認識自身價值的同時還能夠體驗快樂,增強信心,也讓其他孩子能夠看到他的過人之處。

      3.讓孩子體驗成功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都會有感到彷徨、無助的時候。同時,也會取得這樣那樣的成績,有需要與人共同分享的時候,需要在他人的讚美聲中獲得自我肯定。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如有不當請見諒.

  • 2 # 榨菜配饅頭

    多陪伴孩子,注意多和孩子溝通,給他表達自己的的機會。多多鼓勵孩子嘗試。讓孩子有自信心,敢於去嘗試,孩子犯錯了,不能第一時間去批評,最好先問還孩子錯在哪裡?讓孩子自己想出更改錯誤的的方法。多留意孩子喜歡做什麼事,對哪些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做的事,他自然很熱衷,這就是孩子的閃光點。

  • 3 # 糾結的小二妞

    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但是我們大人看到的就只是分數。可能我們都是這樣認為的:孩子只要學習好,這就是個好孩子。所以我們抓學習,孩子做了一件好事,興沖沖的來告訴你,結果你直接問做完作業沒,孩子瞬間就沒了興趣。

    我們看問題,太過片面,我們已經忘了我們小時候是怎麼過來的,那種不被大人重視,那種不被大人理解,那種盡心盡力完成一件事,期待得到表揚,可是卻因為分數捱了批評的失落感。

    我們要陪伴孩子,多接觸孩子,看到他們的閃光點,不要光看成績,分數,這些不能代表一切,可能有的孩子就是不擅長這些,但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相信他們。我們要看到他們的品格,他們的笑臉。他們身上一點點好的優點,我們都要放大,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不好,他們是好孩子,他們是最棒的孩子,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勇氣去擁抱生活。我們用美好的眼光看孩子,孩子才能通向美好。

  • 4 # 錢志亮工作室

    前兩天在餐廳吃飯,一個孩子拿著100分的體育成績單,高興地給媽媽看,“媽媽,你看我體育考了滿分!”一雙眼睛裡閃著亮光,期待著媽媽的誇獎。

    讓我和孩子都沒想到的是,媽媽迴應說:“體育滿分有什麼用,把語數外也考滿分才好!”

    孩子眼裡的光伴著這句話漸漸暗淡下來,輕輕點了下頭。

    我為這位媽媽感到十分惋惜,因為這句話很可能就扼殺了一個體育人才。

    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很多家長看不到孩子的一些與眾不同的優點,在他們的眼中,只要成績不好,就一切都不好,總喜歡這樣訓誡孩子:“告訴你,成績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沒有用,趕快去學習。”

    就這樣,孩子好不容易表現出的閃光點,被父母的忽視和打擊所磨滅。孩子的自信,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損害。

    “條條大道通羅馬”,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孩子將來的成功,依賴於很多的因素,不只是成績一個方面。

    好的教育者,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一個人存在著不同的潛能,這種潛能會不時地被表現出來,這時就看它能不能被人及時地捕捉到,並不斷地加以開掘。

    德國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奧托·瓦拉赫在年幼時沒有顯示出過人的才能,甚至還被認為是弱智、蠢笨的人。

    上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了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學期下來,老師認為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

    此後,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全班倒數第一。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的素質,建議他學化學,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於獲得了成功。

    這就是心理學上有名的“瓦拉赫效應”,他告誡我們:孩子的智慧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強點和弱點,一旦找到最佳點,使智慧得到充分的拓展,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如何發掘孩子閃光點?關鍵在於家長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發現孩子閃光點,離不開陪伴與溝通

    想了解孩子身上的特性,首先家長要肯花時間陪伴孩子。在生活的種種細節中,在親子溝通的每一次對話中,建立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與安全感。

    一個充分信任父母的孩子,才會真實、無保留地展示出自己的方方面面。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觀察,多和孩子進行深度交流,才能更瞭解孩子。

    現在的很多父母帶孩子特別不走心,一邊看電視一邊帶、一邊打遊戲一邊帶,心思都不在孩子身上,還談何瞭解孩子呢?更別說是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了。

    不輕易否定孩子,因勢利導

    小孩子好奇、好問、好動,這是他們的天性,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有時候孩子表現出對哪方面好奇,就會問父母很多問題,可是有些家長不夠重視孩子的問題,選擇性忽視,或者直接否定孩子“問這沒用的幹嘛?”

    孩子的問題,正表現出他對某種事物的興趣,家長應該格外關注,肯定孩子的問題或行為:“你真是個善於”引導孩子進行學習和探索,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興趣所在。

    還有的孩子常常犯錯誤,家長不要只是一味批評孩子,有些錯誤中藏著孩子另一方面的優點,家長換個角度看問題,常常會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此,發現孩子閃光點的過程,就是幫助孩子去發現“我能行”、“我哪點最行”、“我哪一點會更行”的過程。

    多一點鼓勵和引導,讓孩子“自我發現”比別人發現更重要,這可以極大促進孩子的自信心。

    關注孩子本身,少橫向比較

    很多家長總喜歡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作比較,出於一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嚴格標準,看到自己家孩子的總是缺點。

    這種評價方式要不得,家長多一點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成長髮展也就表現出很多不同。

    在幼兒園裡,老師總能發現,有的小孩運動天賦特別棒,什麼活動總是他打頭;有個孩子鬼點子多,是團隊的“智多星”;有的小孩特別禮貌,人緣特別好;有的孩子則十分愛動手,經常默默幫助老師收拾玩具......

    這些都是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就看家長是否有一雙發現的眼睛。

    針對閃光點,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教育孩子,要懂得揚長避短。讓孩子常常展示自己的長處,別人就會認為他行,他就向更行的方向努力,甚至透過自己的優勢帶動其他方面的進步。

    如果總是展示自己的短處,或者家長過多強調孩子的缺點,大家都認為他不行,自己就可能破罐破摔,影響一生的發展。

    及時發現孩子閃光點是十分重要的,之後能否創造條件讓其發展最大潛能也十分關鍵。

    馬雲小時候嚴重偏科,除了英語,其它科目成績很差,生活中其他表現常常讓老師和父母都很失望。

    但父親看到了馬雲對英語有興趣,不僅常常鼓勵他好好學英語,還經常騎著腳踏車帶他到西湖邊找老外聊天。

    父親創造的良好環境,讓馬雲與老外們越聊越開心,越聊越過癮,學習英語越來越帶勁。

    家長髮現了孩子的閃光之處後,應該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孩子更多地展示自己、鍛鍊自己,將閃光點變為一種特長。

    比如孩子在音樂方面表現出過人之處,家長可以在和孩子商量的基礎上,讓孩子學習一門樂器、給孩子報個興趣班、鼓勵孩子參加校園的藝術節目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都知道“永動機”不會問世,那我想說有沒有可能製造出“迴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