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文/薩拜因·霍森菲爾德】 在大型科研專案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比如量子計算、個性化醫療、人工智慧、人腦模擬、大型粒子對撞機,以及各種奈米和神經科學等等。雖然上述所有領域都具備硬核的科學基礎,部分投資具有合理性,但更多研究都是空洞的浮誇。大部分經費都花在了炮製論文上,而這些論文要達到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製造一種現實意義的假象。 這是一個自我維持的炒作週期:科學家把研究專案的前景吹的天花亂墜,換取經費;高校吃掉一部分經費,然後把成果透露給媒體;既然有利可圖,媒體便大肆報道所謂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其輿論影響力能夠取悅政客,讓他們有吹噓國際競爭力的資本;然後政客又會保證充裕的經費流向科研專案。 但問題在於,很少有所謂的突破性成果能產生實實在在的進步。我們的量子計算機在哪裡?癌症的“私人訂製”治療法在哪裡?奈米機器人在哪裡?我們怎麼連暗物質的構成都還沒弄清楚? 大多數科學家心裡其實十分清楚,他們的研究專案完全建立在空洞的承諾之上,當然他們嘴上絕不會這樣說。 誰講真話就是在自毀前程。如果你曝光陰暗,戳穿浮誇,或質疑研究領域的前景,你將被驅逐出學術共同體。
2
回覆列表
  • 1 # 量子之聲

    不可否認,文述這種現象在科技界是存在的。但相較於科技帶給人類的巨大進步,這些現象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代價”。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儘量避免。媒體的責任是把科研成果公之於眾,接受市場、時間的考驗。讓真果修成正果,讓假果原形畢露。

  • 2 # 洪山青玉

    謝謝,首先科研專案的確立,本身是一個狂妄的思維苗頭的膨脹過程,即是想把不可能演變為可能。但再付出心血的過程中,難勉走彎路,過瓶頸,透過造勢,換取更多的關注和經費,應中於該專案的重點突破!這本無可非議。介於科學本身的嚴謹性,因此,科學家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以踏實的作風,漸進式的思考模式,推進科研工作。當然,假大空,華眾取寵的科學家也有騙到錢的。這就牽扯到科學家本身的道得問題。其實,人生百態,本沒有精細標準,戲子皆有人捧,何況冠以科學之名!只不過都在各行其是而以。

  • 3 # 趙澤

    這確實是一個客觀問題,我個人認為大多數科研人員在這過程中都是承擔被動角色。

    而造成這一事件的主要原因是民眾對於科研過程的不理解和過高期望,管理層並非科研專業人員,以及媒體的過渡炒作。

    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是可以做到的,而首先就是對媒體的改革,減少誇大宣傳之風,增加媒體工作者中理工科人員的數量,嚴厲打擊假新聞。

    此外,儘可能在基礎教育中融入科學方法論和科研流程的教育,目前絕大多數民眾在讀研之前對科研的流程都是一無所知。

    還有就是試點科研自治,集中優秀人才,給予經費和研究方向的自由,不以成果論英雄,而是由同專業專家組成的隊伍對研究過程進行考核。

  • 4 # 貓先生內涵科普

    這是一個嚴肅的社會現實問題。貓先生無法在這裡下一個結論,題主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和這種現象對抗,貓先生很佩服題主的勇氣。

    貓先生在社會工作也有一段時間,科研機構爭取經費的事情,沒有直接接觸過,無法就沒有經歷過的情況給出自己的看法。但我可以結合自身的經歷,講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貓先生也曾主導過政府的資訊化專案,並且承擔了整個專案申請直到驗收的過程。就從這個專案出發,立項時,肯定是事前有過溝通的。當然需要這樣,不然作為政府預算,花不完錢的責任比錢不夠的責任大的多。專案有沒有用處?我只能說,用處不大。十幾萬的錢,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只能是確實提供了一些就業機會吧。太多的話也不能再說,畢竟專案已經驗收透過。這是一個常態,是一種工作了,我不覺得裡面有對錯,只是一種生活吧。就像扶貧,大家都明白,但不可以說破。

    現在有了很多的改善。比幾年前流程好了很多,也只是流程而已。專案的作用,國內多數是為了養人。我認識的高校教授,更像一個商人,而不是學者。他們手上的專案比我更多。

    題主的呼籲,貓先生覺得沒有作用的。但貓先生還是來寫下這段話,科研工作,真要出成績,不要在國內吧。我跟多同學都留美了,生活和工作都不錯,科學成果全人類的吧。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平油菜花開了嗎?2019年的旅遊節什麼時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