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飲月色2
-
2 # 月夜汪
速度、效率及地形。
至今為止,國內的機械化程序已遠比22年前高的多。但是事實證明機械化不是萬能的。在一些地形不好的潰堤處,普通機械根本短期內進不來,那麼這時最快最靠譜的還是人力突擊。
當然,相較於98年,國內的抗洪也運用了大量的機械化,例如險要地區利用了直升機吊裝堵漏
較大潰口處進行了大型車輛裝載堵漏等
但是對於一些突發險地,且通勤條件不足的,只能由隨時保持機動的解放軍戰士及當地民眾進行緊急封堵,所以歲月安好,只因有人為我們負重而行。
-
3 # 李連明
這是老兵當年參加抗洪搶險時的真實見聞和感受。現役時正好參加過抗洪搶險,轉業回來也組織過機械施工填堵缺口作業,對於人工和機械施工比較瞭解。
洪水氾濫決堤口處,一般不會是鋼筋混凝土修築而成的堤壩,多為泥石壘築的堤壩。經過暴雨和洪水的沖刷浸泡,這些地方土質鬆軟,特別是決口處,還在不斷擴大決口寬度,施工機械上去,無論是輪式機械還是履帶式機械,一方面可能會半路上陷入泥濘裡動彈不得,另一方面即使到達決口處,也可能因為機械質量大壓塌緊鄰決口的堤壩,造成嚴重後果。
有人可能會說,用小推車也比手抱肩扛省力氣呀。能省力誰也不傻,非要用這種方式練力氣!由於小推車負重後極易陷進泥濘裡,不僅不能省力省時,反而更加耽誤事,所以只好用擊鼓傳花的傳遞方式,更加快捷。
我們當時並不是接到地方政府請求支援,而是軍需股車輛去糧庫買軍糧的路上,發現公路橋一側公路(沙石路),被洪水沖斷,如果不及時修復,橋也可能不保。部隊領導接到報告,立即組織除戰備值班人員外所有官兵參加抗洪搶險。好在是公路,部隊又在山裡,石頭平時也有準備,運輸車裝來倒在接近缺口的公路上,官兵手搬石頭一點點向前推進填堵,堵好後又用沙袋在上游一側碼上兩層,用了一天時間,決口修復了。
順便還說一個問題,抗洪搶險官兵為什麼會露天睡在地上,是軍隊後勤保障跟不上嗎?當然不是!由於官兵要24小時監視洪災的動態和隨時參與戰鬥,不能回到營區或附近的學校,只能就近休息。雖說車輛運送帳篷不方便,直升機還是很快捷的,但是搭設和拆卸帳篷很耽誤時間,官兵無一身泥濘也不願意睡在被窩裡。
再說,部隊轉移陣地還得留下一部分兵力“拖家帶口”,非常麻煩,如果遇到危險,也不方便迅速撤離。基於上述原因,官兵們寧願露天休息,也不會要求把帳篷被褥拉來。
-
4 # 沒有想法的閒人
(1)機械裝置就位有困難。(2)需搶險部位承載機械裝置的強度不夠。(3)傳輸機械在泡水環境中移動和安裝都有困難。
回覆列表
因為抗洪搶險,最兇險,絕口的地方,機器是上不去的,只能由解放軍戰士突擊隊先把口堵上,再讓機械裝置上去擴大戰果,直接讓機械上,淤泥都能上機械趴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