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蜂二師兄

    文學家、哲學家還有一些名人,思想和行為不符,說明人性的複雜性和社會的複雜性。

    克林頓辦公室醜聞事發後居然還能繼續做總統,可見他們是怎樣一個國度,據說最近哈佛大學把特朗普評定為精神病人,簡直讓人驚歎!美國的監督力度是最先進的,可是照樣有很多貪汙腐敗,照樣有眾多犯罪。

    人實際上是由四分的人性和六分的動物本能組成的,所以沒有了長效的監督機制和自身自控能力的跟進,犯錯在所難免犯罪在潛移默化中形成。

    加強新聞披露,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假訊息滿天飛,人們要先觀望落實後再評論,增強自身對不良影響的免疫力!同時有關責任方切實負起責任,比如問答裡經常罵人攻擊人的就禁言,對名人犯錯不是縱容,我認為要罪加一等,上市公司虛假資訊披露要重罰,罰的再也不敢再做。

  • 2 # 菊香疏影

    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從人的需求方面講,要經歷四個過程或層次。

    1.自利:發展過程中到自立,到獨立自主,到有能力干預他人。自利有自清自潔自律自我約束的功能。極端就是自私自利。

    2.尊重:尊重你的(獨立自主的)選擇,尊重你的成長。但無力干預,只好給予道義上的支援,最後也只好尊重你的自生自滅。

    3.公平:是最大眾的需求,也是某些偉人聖人對待及處理事物的態度和方法,是其畢生的追求和目標。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絕對公平不可能得到完滿的實現,只會無限接近。缺點是有將自己意願強加於人的表象,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人的水平能力都一樣高,為了公平必須如此。

    4.利他:第一層“君子不履險地”,愛自己就是愛他人;留有青山,何據綠水!第二層“我不入地獄誰入”,譚嗣同的選擇,捨身成仁只為信仰。偏重於精神方面的需求,尊重敬仰景仰信仰產生於此,希望和未來的寄託。

    藉此四個詞自利尊重公平利他,可以理解人們的不同層次和追求1.理解爾虞我詐和巧取豪奪2.理解捨身飼虎無私奉獻!因為聖人追求2所以成其大,現實中誰願做聖人呢?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習慣了安逸,誰願意自討苦吃!

  • 3 # 春日之虎

    文學家主要是形象思誰,哲學家主要是邏輯思維。文學家寫的是對世間人或事物的描繪和想象,是告訴你現實是怎樣的,人們是怎樣想的,而哲學家告訴你的是為什麼現實是這樣的,人們將來能走向哪裡,世界的未來是什麼。

    文學家是說事的,哲學家是辦理的。但好的文學作品,也得用哲學思想,而哲學也得用事說明。

  • 4 # 李志勇LZY

    個人基硏發現,大千境界複雜,初始來到世上,身存智慧很短。

    無論大小人物,難免道聽途說,有時真假翻覆,皆易行為混亂。

    建議現在儘快,存在續正棄誤,別再現象瞎想,無奈誘導邪教。

    政經文法獨尊,世界已無核心,困還自相予盾,應予儘快消減。

    以上個人認為,觀點不強組人,全新需要冷靜,務實做正相符。

    我錯請予批評,僅供參考謝問。

  • 5 # 武荊京

    因為這些人都是矛盾人格。

    大多數人性格是單一的,比如有人內向,有人外向,有人活潑,有人文靜,但有一種人是矛盾人格,既內向又外向,既簡單又複雜,尤其是知識越多的人具有矛盾人格的就多,比如哲學家尼采,對人生極度悲觀,但又非常惜命,長年枕著一把手槍睡覺。

    如果你細心觀察,其實你身邊這樣的人並不少。

  • 6 # elielieli

    大勢不可當,當條件具備的時候,種種原因讓你違背自己的初心,有些事情,你雖然知道但自己做不到的,很多人對人的本性是不太瞭解的,瞭解本性很重要。

    人的本性是貪婪自私的,每時每刻你都在無意識中暴露你自己的自私,就說我們任何人去買水果,沒有一個人會把最好的留下,把不好的水果帶走,在很多人眼裡這是很正常但這也是一種自私,只有後天的修養才能壓制貪婪,但資源豐富,經濟旺盛事時人們會往往表現出友善的一面當步入絕境時,人的本性回暴露他的惡性,所以你永遠不是你。

  • 7 # 倩影無影

    文學是取悅人心的,哲學是取悅社會的。文學家不是道德家,哲學家有的是在解釋社會,有的想改造社會,如果她們都不注重道德,脫離道德的規律,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相悖也就不言而喻了。

    哲學家和文學家都有偉大和卑劣之分,偉大的哲學家總是和人類的文明進步,道德昇華相依相伴,他們在實踐自己的道德修的同時,影響著整個人類,老子和孔子就屬於這樣的人。後來也有許多大哲學家,但都是言勝於德,讓後人詬病。也許是他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慾,或者是他們厭倦了自己的生活,於是發現了社會的敝病。

    文學家是思維活躍,性格奔放,愛自已勝於愛人類。所以很難看到道德尚的文學家。而風流韻事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的比比皆是,象蘇東坡,象郭沫若,他們都是言不由衷的代表。

  • 8 # 水寒雅芙

    言行為什麼會不一致。說明任何世界的本質都會籠罩一層薄紗,探索者會撩開薄紗看到真實,而普通的人只會停留在表象,永遠無法探索真知。在真知面前,人類的認識是有限的。

    為什麼人會言行不一致呢?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被潛意識支配,我們最原始的慾望會讓我們暫時失去理智,衝動的那一刻便是魔鬼,因為人類身上有最原始的獸性,當人類淪為慾望的奴隸之時,別說文學家和思想家,任何一個人都會成為矛盾的綜合體。世界的本質就是複雜多變,自相矛盾而又對立統一的。

    比如說你,巴山來客,這四個字你很想告訴別人你來自何方或者你嚮往何處,你渴望別人瞭解你同時又害怕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暴露在Sunny之下。同理,不管是誰,都可能會說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心口不一。因為人類有自我保護意識,這一點無可厚非。

    文學家和哲學家撕開他們身上的光環,在美麗的外衣之外,他們也是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們一樣是凡夫俗子,一樣要吃飯穿衣,一樣必須受累於塵世之間。站在人性的角度看,你無法去苛責他們,必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站在更高層次去分析,去透析,你會明白如果我們不能站勝自我超越自我,不能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慾望時,隨時可能迷途。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極的,特別是人的潛意識最渴求的東西,誰都會沉淪,沒有一個人可以戰勝它。除非你六根清靜、四大皆空。明白世間一切繁華總如一夢,都入虛無之幻境,覺者不累。

    世間本無實相,一切源自於心,心之所往,欲之所在,芸芸眾生都生幻相之中,受無形之累,直到遁入虛無方可萬相歸一。

    菲兒隨筆2018年9月17日7:42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牌子衣服要100多萬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