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尚書”正確應該是“五經四書”,也可作“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古代一系列經典書籍。
“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
“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失傳,只剩下五經。
“五經”的形成早於“四書”,因此先簡介“五經”的由來。
儒家的經典,最初只有“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來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秦末農民大起義,項羽進入秦都城咸陽,大肆縱火焚燒秦宮殿,《樂》經亡佚。
後來到了漢朝時,皇帝曾經多次下令全國各地向國家獻書,漢武帝還設定了“五經”博士,“五經”的說法由此開始,後世很多朝代更是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文化措施,如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後就倡導儒學,設定“五經”博士十九人。
儒學自漢武帝以後,取得了官方的學術地位。但是漢代的儒生治學的特點是謹守家法和師法,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弟子一個字也不能有出入,注重字詞上的訓詁之學。
因此,漢代以後儒學逐漸走向衰微,東漢以後,儒學更是失去了獨尊的地位。
儘管儒學的衰微和道家黃老之學的興盛、佛教的傳入有一定的聯絡,但是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的僵化。
到了宋代,許多儒學大師對儒學進行了改革,儒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狀態。
儒學大師朱熹從《禮記》中取出《大學》和《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相配,稱為“四書”,“四書”之說由此而來。
這就是“四書五經”由來。
“五經尚書”正確應該是“五經四書”,也可作“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古代一系列經典書籍。
“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
“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但後來失傳,只剩下五經。
“五經”的形成早於“四書”,因此先簡介“五經”的由來。
儒家的經典,最初只有“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來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秦末農民大起義,項羽進入秦都城咸陽,大肆縱火焚燒秦宮殿,《樂》經亡佚。
後來到了漢朝時,皇帝曾經多次下令全國各地向國家獻書,漢武帝還設定了“五經”博士,“五經”的說法由此開始,後世很多朝代更是繼承和發展了這一文化措施,如晉武帝司馬炎即位後就倡導儒學,設定“五經”博士十九人。
儒學自漢武帝以後,取得了官方的學術地位。但是漢代的儒生治學的特點是謹守家法和師法,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弟子一個字也不能有出入,注重字詞上的訓詁之學。
因此,漢代以後儒學逐漸走向衰微,東漢以後,儒學更是失去了獨尊的地位。
儘管儒學的衰微和道家黃老之學的興盛、佛教的傳入有一定的聯絡,但是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的僵化。
到了宋代,許多儒學大師對儒學進行了改革,儒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狀態。
儒學大師朱熹從《禮記》中取出《大學》和《中庸》兩篇與《論語》《孟子》相配,稱為“四書”,“四書”之說由此而來。
這就是“四書五經”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