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莽夫衝就完事
-
2 # 莊嚴邵軍
這個題目,按我的理解是:有學問才有出路,沒學問就一定沒前途嗎?我的回答是:有學問比沒有學問的人,出路肯定好得多。
不說高、精、尖端的科技工作者,就是一般的公務員,企業高管、各種策劃、系統管理等等,都是有學問的人才能勝任的;沒學問的人卻難以擔當得了,只有做些稍簡單的活,大部分是普通工種和各種以體力為主的活,工作量大,掙錢少。
但不能說沒學問的人就沒前途,只是前途不怎麼似錦、錦上很難添花、相比之下更坎坷一些,壓力大些,社會地位低些。要想提升自己,必須在某種技術含量高的工種下力氣,把它做得極精極準,這樣才能有個稍好的待遇。
當然,在做各種生意的人裡面,也不乏眾多沒學問的成功者,有錢的土豪。但不能說得益於沒有學問;相反,要是他有學問的話,那一定會做得更好。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說過,“學問的用處是對事務判斷和處理。因為富於經驗的人善於實行,也許能夠對個別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斷;但最好的有關大體議論和對事務的計劃與佈置,乃是從有學問的人來的。”
有的人雖然沒有學問,但很精明,做事一旦成功,會聘用某領域和他的事業契合的有學問人為他服務。把企業做大做強、做長久,這樣事例有很多。有些人就是因為看到這種現象,就武斷地認為讀書成為有學問人,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這個材料,做什麼事都會成功;有學問的人,也將淪為你的手下,給你打工。他們把單一的、能賺到錢的這一事實等同於有沒有學問一樣成功。而沒有賺到錢,就是有學問也是不成功的。甚至在他們眼裡,頂級科學家也不如大老闆。
誠然,有學問的人,也有許多失敗者,這些人不但在為人處世方面很幼稚,還頂著高學歷的“頭銜”在挑三揀四找工作;遇到困難、失敗,又極易喪失鬥志與信心;到處溝通不暢、還要講面子。按現在的話說,這種人情商不高,有學問,但不聰明。這裡還要運用培根的一段話來說明:“多詐的人藐視學問、愚魯的人羨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因為學問的本身並不教人如何運用它;這種運用之道乃是學問以外,學問以上的一種智慧,是由觀察體會才能得到的。”
我們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私有化經營範圍廣大,私營者眾多,各種機會不少。沒有學問的所謂成功人士都在給自己“充電”,聘用的關鍵崗位都是學歷越高越好,還是高薪誠聘,就因為知道學問很關鍵。
所以說,讀書好的人,出路與前途,和讀書不好的人的出路與前途,是有很大差距的。
回覆列表
讀書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不論是透過書本,或者是社會交際都只是一個提升自己的一種方法罷了。但是青少年的交際圈有限,而這個年齡確實透過書本學習知識的最佳年齡。什麼年齡幹什麼事,作為一個學生的話最好是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有能力做好的事情。而且現在社會上學歷確實是一塊屢試不爽的敲門磚,現在社會上人都是一邊工作一邊自學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學歷或職業技能等等。
與其等到以後因亡羊補牢而精疲力盡,不如現在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