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趣物聯
-
2 # 邢博士談科教
新建晶片代工廠動輒需要幾百億的投資,資本開支是很大的,很多時候還需要國家給予補貼和扶持,臺積電和三星建了很多代工廠,當地政府也給了很大的支援,包括土地和貸款都給了極大的優惠。
英特爾在早年一直沒有新建更多的代工廠,但是英特爾的晶片產能一直不足,自己的電腦cpu晶片都生產不多來,常常缺貨,還要三星幫助自己生產一部分電腦CPU, 怎麼可能還有產能幫助其它公司代工晶片。
現在AMD完全讓臺積電代工晶片,臺積電的製程更先進,產能更大,臺積電能為AMD在短時間裡生產大量的CPU晶片,但是英特爾自己家的CPU現在都生產不過來,常常缺貨和跳票,14nm製程用了很多年,一直在14+++,臺積電現在已經是5nm了。
總之,英特爾現在是產能不夠,工藝落後,AMD自己家都有全球第三代晶片代工廠格德方羅(格芯),因為格芯沒有研發出7nm,現在AMD連自己家的晶片代工廠都不用了,直接全部用臺積電的7nm和5nm先進製程來生產晶片,單位面積電晶體密度更大,效能更好,能耗低。大家即使要代工晶片,都會找臺積電不會找英特爾的。
-
3 # 嘟嘟聊數碼
首先,英特爾曾經也給其它廠商做過代工,比如說LG和展訊等等,不過代工的晶片體量都不大,不管是產量還是帶來的利潤完全無法和臺積電和三星相比,代工晶片對於英特爾只能說是一個小副業而已。
另外,英特爾儘管有自己的晶圓廠,而且工藝製程還相當領先,但是由於自家的主要業務還是CPU,如果因為代工其它晶片而導致自家CPU產能受限的話肯定是不行的,實際上,即使代工晶片比較少的情況下,英特爾的晶片也經常供不應求,導致許多OEM客戶的不滿,所以英特爾的晶片代工始終控制的非常少,目的也是為了保證自家晶片的產能。
最後,我們還要說到費用問題,英特爾一邊設計晶片和相關產品,一邊還要養著晶圓廠,成本壓力是非常大的,而臺積電這樣專注於晶片製造的廠商就能更好的控制成本,所以包括蘋果在內,很多找過英特爾代工晶片的都被高昂的價格嚇退,從而導致了英特爾的晶片代工客戶非常有限,其實這一點也不難理解,畢竟英特爾CPU的價格一向是比較高的,畢竟除了要求高利潤,其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
4 # MLTech
簡單聊下。
英特爾是開放代工的,記得國內的一個晶片就是找英特爾做的。不過總體來說,英特爾還不是以代工為核心,而目前我們熟知的臺積電則是代工為主。
聊英特爾為什麼沒有成為像臺積電那樣的晶片代工廠,就不得不說垂直和垂直分工的一些內容,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模式?如果按照時間順序來看,類似英特爾這種垂直的模式是現出來的,垂直分工的模式後出來。這背後有美國的一些企業往輕資產轉移追求更大利潤有關,也和科技的整體水平提升,貿易的全球化有關。比如,如果沒有全球化的合作,沒有全球化背後技術的支撐,臺積電的代工模式很難跑起來。
如果對比兩種模式的話,很難說哪個更好。臺積電的興起背後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是智慧手機的興起,發過來說是整個智慧手機的產業推進了臺積電這種代工模式的盛行。目前PC業務相對沒有那麼大的吸引力,但伺服器晶片的表現卻很好,而英特爾在其中可以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就可以說明英特爾的這種模式也是行得通的,至少在伺服器晶片這個領域,英特爾的這套東西搞的還不錯。
總之,代工為主的垂直分工的模式是有著更高的效率,但也不能說英特爾的模式就一無是處,現在小晶片的設計也有流行起來的趨勢,這方面掌握更多環節的英特爾反而會有更大的優勢。最終還是看整個業務的需要。
那麼下來就聊下為什麼英特爾沒有成為代工企業,原因也很複雜,這裡只提一些因素。關於晶片的製作水平
一直以來會把英特爾和臺積電的工藝製程拿來做對比,但真要比起來並不容易,沒有在一個標準的環境中就很難對比。從一些從事晶片行業的人員的描述來看,英特爾在晶片製造技術上並沒有比臺積電落後太多,英特爾的7nm和臺積電的5nm最終的表現可能基本持平,甚至英特爾還會更好一些。總歸,晶片製造技術落後並不是促成英特爾沒有變成代工模式的一個核心因素。
關於具體產品的不同
臺積電的客戶很多,最新的技術會供給蘋果,華為、AMD等眾多晶片設計企業,那麼臺積電就需要在製造晶片的過程中更加靈活。反觀英特爾,其最新的工藝大多會生產其X86的晶片,比如常見的酷睿什麼的。相比臺積電,英特爾所面對的產品型別要少很多,那麼英特爾在應對型別較少但數量很大的晶片的時候相對更有優勢。如果英特爾要成為一個純粹的代工廠,那麼就要和臺積電類似,但在靈活度上邊去和臺積電競爭就會非常困難,還不如發揮自己的特長。
另外,英特爾的晶片在效能方面會相對更有優勢,這也是最終的產品做覺得的。總之,英特爾所生產的產品支撐起了英特爾目前非垂直分工的模式。
關於大環境
科技雖然往往被認為可以改變一切,但回過頭來看,科技還是要收到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疫情,反全球化等。如果一旦商業往來收到限制,類似英特爾這種掌握多個環節的企業雖然應對風險的能力並沒有那樣的明顯,但如果要進行一些轉變的話,英特爾也有著一定的優勢。而類似臺積電這類產業分工就會比較複雜,轉變起來牽扯到的環節更多,更難轉變。如果英特爾發現恰好現在有這樣的相對優勢,為什麼要去成為代工廠。
對於英特爾來說,如果要轉型或許更應該像AMD一樣,做晶片設計,這樣風險會更低一些。但目前這顯然不是英特爾的風格,那麼其就需要設計代工一起做。
總之吧,到底是找人代工還是自己製造晶片,最後還是要看其對應的業務。對於目前英特爾來說,自己搞晶片製造也沒有什麼不好,掌握更多環節也有更高利潤的可能。
大致上就聊這些。
-
5 # Lscssh科技官
英特爾的確有能力代工生產晶片,歷史上也的確給部分廠商代工過晶片,但這並不代表它一定要給其他廠商一直代工生產晶片。
Intel曾經有代工業務:Intel其實是有代工業務的,2008年時Intel就對外公開宣稱要開放代工業務,在2013年的時候又稱要對所有晶片企業開放晶片代工業務。前些年也的確給LG和展訊等廠商生產過晶片,但是這塊業務體量一直不大。
所以,不能說Intel不想給其他晶片廠商代工生產,只能說現有一些客觀因素導致Intel對這塊不是很上心,屬於可有可無狀態。
為什麼不做代工業務核心因素:近年,Intel似乎徹底停了代工業務,這裡面大致有以下幾點因素導致!1、自有晶片產能需求:Intel自身的晶片需求很大,其生產線光這塊業務的產能已經能吃飽,同時Intel自身的晶片研發、生產一條龍服務的話,產能越大越能攤薄成本,有利於Intel掙取更多的利潤。
4、市場競爭的關係:Intel自身是晶片研發企業,因此不管是Intel自身,還是想找Intel代工的廠商都會顧忌到這點。比如給AMD代工,你覺得Intel樂意給AMD使用最新的製程生產晶片嗎?
綜合而言,Intel不是不願意給其他晶片廠商代工,而是由於各種因素限制了Intel給其他廠商代工的意願。畢竟,給其他廠商是是賺辛苦錢,活多錢少,而自己的晶片生產有錢有輕鬆何樂而不為。
-
6 # 墻頭草
這是因為美國的教育導致的。美國從小就培育各行各業分工。每個領域都有各自的精英存在。英特爾公司,早年含颳了IC晶片的設計,還有製造。他們發現製造的成本太高。在美國本土美國的工人薪水比較高。所以沒有辦法,像中國一樣有大批量的廉價勞工。其實美中國人是比較聰明的。把用腦子的工作留在美國。而把大量製造交給別國代工。
-
7 # 頋芝金
光刻機,晶片代工,不過是賺錢而已不是特別重要。
目前特朗普自以為是想做打擊中國的夢。
目前崇美者閉眼瞎說想說明自已正確諷刺中國產,是一種不符合實際的錯誤意識。
是堅持崇洋媚外的觀點而已。
-
8 # 克堅散
最開始英特爾就是自己做晶片的,只是後來發現無論從成本還是成品率、效能都幹不過類似臺積電這樣的專業晶片工廠,所以才自己放棄了晶片生產業務。
-
9 # 好人壞人人人可做
英特爾注重於科技研發,目前CPU產業鏈中英特爾佔第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代工的事情就不是非常關鍵了,並且還需要很大精力去做,不如直接去搞研發,使自己一直站在產業鏈的頂端。
回覆列表
英特爾、IBM、德州、鎂光這樣的老牌半導體公司都有實力做代工,甚至晶片全產業鏈,就像三星那樣。但是為什麼不做呢?這要從矽谷的歷史說起,這些企業早期都是自己設計、生產。但是這樣一來就不能將資金投入到一個核心產業上,通過英特爾的發展歷史可以知道,它的重心就是在計算機的CPU這塊,而且是聚焦複雜指令集,它以一己之力與全世界簡單指令集抗衡,利用自己的市場規模以及與微軟的合作,稱霸全球計算機CPU市場。它曾經也做過儲存,並不是技術不行,CPU比儲存複雜多了,而是當時日本半導體儲存領域比英特爾要更強勢,所以英特爾割捨了這塊業務。
而今儲存領域它又重新殺了進來,並於2019年第四季度超過了三星。
晶片代工業務早期屬於重資產,美中國人非常聰明,最喜歡將一些配套非核心的重資產鏈給友商,臺積電實際上就是美國扶持起來的。張忠謀以前在德州儀器打工,回臺灣一開始用的製程工藝也是IBM的,然後訂單都是矽谷公司給他的,早期也燒了不少錢來建廠。
美國企業並不擔心臺積電不服從它,因為很多高附加值核心元器件和軟體都是在它掌控之中,一旦代工企業(三星或臺積電)不配合,有的是辦法來整它,所以像代工這種在美企眼裡的低端產業,它是不想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