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小澤馬里奧

    首先七宗罪源於古希臘神學中損害個人靈性的罪行,後又在但丁的《神曲》中得以重新定義,即

    暴食—浪費糧食,沉迷享樂

    色慾— 放縱自己的慾望,只重視肉體的滿足,忽略心靈的溝通交流

    貪婪— 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的事物,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懶惰— 逃避現實、無責任心及浪費時間

    傲慢— 最嚴重的罪惡,包括對上帝不敬、對他人凶殘

    嫉妒—嫉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擁有者的慾望

    暴怒— 把對公義的愛護歪曲為復仇和憎恨

    影片巧妙的運用了環狀敘事結構從開頭由於“衝動”引發的“殺父案”,而做為整個故事的引線,從這個小案件進而拉出整個連環案件。而同樣的米爾斯也因為自己的憤怒(衝動)槍殺了約翰杜,憤怒的原罪影響了他的情緒,最終不得不為殺人而承擔責任。

    影片置身在陰暗的罪惡都市一般,正如約翰杜說:我們在每個街角、每個家庭中都看到了原罪...我們容忍了,因為見怪不怪,沒什麼大不了,我們從早容忍到晚......現在不同了,我立下榜樣,世人將對我的所作所為進行思索,和研究,並遵循——直到永遠。而米爾斯也在此種下了暴怒的原罪。從開頭原罪暴怒的建立,到七宗罪全部鋪設,直至最後以暴怒結束。

    導演的心思細膩,而且用法刁鑽,從而使得影片最後的昇華非常的恰到好處,幾乎稱得上完美。

    影片最後所引用的海明威的那句話一樣“這個世界是個好地方,我們值得為之奮鬥。我同意後半句。”更是神來之筆。

    或許他想告訴我們的是面對一個醜陋、荒誕的世界應該勇敢的去直面生活。

  • 2 # 山寨總裁馬老闆

    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們為它奮鬥

    ——觀《七宗罪》後,你能看到它的深度和廣度。

    ea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believe the second part.電影的最後,是somerset留下這句話在昏黃的黃昏,最後完成john完美作品的地點——那片在美國電影中總是出現的荒無人煙的土地上,留著一隻狗的屍體,一列的警車,忙碌的警察,警車帶走mills留下的一溜兒煙塵。

    無論別人對“se7en”的評價如何,在我眼裡,大衛·芬奇成功了,循序漸進的情節設定,整部電影的色調變化,掩藏在每句臺詞裡的暗諷和黑色幽默,每個犯罪現場包括兩位主角以及john的家的拍攝角度、光線,mills在片子裡的性格轉變亦或是該說性格的多面性的表現,恰到好處。經得起推敲。

    每個畫面連線起來變成一部電影,每個鏡頭的拍攝卻都是獨立的,所以當片子的開始,導演把鏡頭轉到somerset的臥室,跟著他起床的腳步轉換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穿戴整齊乾淨的黑人,從床頭櫃上擺放整齊的物品中一件件按其該有的順序安置到自己的身上,他甚至撿起一顆外套上的髒東西,有著良好生活習慣的somerset。在這個髒亂混沌的城市,伴著節拍器的聲音和窗外的謾罵聲爭吵聲入睡。一個年近半百即將退休離開警局的警官,獨居,沉穩,有經驗,理性,閱覽群書,當然這是整部電影告訴我們的。另一邊,一個有著嬌妻,年輕,急切,衝動,剛剛申請到此地的mills。相對老套的,老少搭檔。

    七宗罪,it begins with gluttony,饕餮。雨天,蟑螂滋生的昏暗房子,一個被埋在麵碗裡的大胖子。當somerset在暗藏在角落裡的凶手的第一句留言“long is the way and hard that out of hell leads up to light”和用脂肪寫的gluttony時,我所能想到的是“天才,瘋子”。那句留言,很明顯,主宰了整部電影的基調,追逐。那是警官和罪犯之間的追逐,是嚮往乾淨和平的tracy對溫暖和安定的追逐,是mills對功勞和工作的追逐,是john對這個社會法則的追逐。天堂,黎明,出口,在這樣一個氛圍的城市,顯得可笑荒謬。

    仍是雨天,在高階辦公樓被殺的高階律師,greed。

    依然是雨天,近乎腐化在公寓裡一年的犯案累累的精神病患者。sloth。 雨天,使用性虐器具使一個妓女致死的毒販。lust。

    還是雨天,一個被毀容的最後選擇自殺女模特。pride。

    進行到這裡,john的七宗罪完成了七分之五。

    罪犯,自首了。

    而自負的年輕的沒有經驗的mills幾乎帶著欣喜對所有擔心事情還沒有結束的人們,尤其是somerset,宣告有john在手,絕對沒有其他花樣。此時,在當

    所有人都鬆懈下來,以為沒有什麼可以再打亂那時的平靜和安全的時候,整個片子走向最後的高潮,也是結尾。

    envy,wrath。用自身和mills祭奠這個社會,祭奠自己的作品的完美。這是john,一個用生命言傳身教他的信念,一個用血腥最最直白的行動去聲討這個社會的不潔與骯髒的信徒。john在片子裡一共出現三次,我們誰都沒有想到,那個試圖並且成功激怒mills的記者就是所有凶殺案的“作者”,他抱著一種欣賞自己作品的心態以一個高調卻坦誠的身份去窺探作品裡主角們的反應。導演在哪裡安排被完全激怒的mills的形象,已經在暗示wrath的犧牲者將會是我們的主角——mills,層層疊疊的暗示鋪墊,順理成章,埋下火種。第二次,看到mills和somerset在自己公寓外守株待兔時,完美的逃脫,甚至反手抓住機會從被動逃脫轉變成掌握mills生殺大權。我們都說,天才和瘋子,只一念之差。我曾經看過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那些被關在瘋人院,精神病院的我們普通人眼裡的“患者”,幾乎都在某個不為人知的領域的扮演者天才的角色。暴怒的mills和試圖讓自己年輕的搭檔安靜下來的somerset在這位走了偏道的天才家中找線索,幽暗的光線,紅色的燈光,壓抑的沉重的感覺撲面而來,讓人不由自主地屏息隨鏡頭轉換。這個與眾不同的罪犯家中沒有任何指紋,兩千本每本均有250頁的筆記,密密麻麻的字跡,這個讓人望而生畏的數字,也許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樣的十分之一的成果冊。這個天才,居然打電話嘉獎兩位警官。在這裡,我們又可以看到他的心裡,如同一個最最天真單純的孩子,他打電話通知他的對手,遊戲規則將會改變,而這通電話僅僅為了表示admiration。第三次出現,最後的推動高超的一筆。他在警局的大廳招呼兩位警官,最後一聲“detective”像是一根棒槌,捶進沉浸在緩基調的節奏裡的心臟,震懾人心,一件染血的白色襯衫,包裹著繃帶的食指,那一臉彷彿帶著聖潔的邪恁,john身上,將這兩種決然不同的氣質相互融合到最協調的層面。那就是john該有的樣子,講話慢條斯理,任何舉動都像是在享受,當攝影機從警局的玻璃從裡向外拍攝時他的眼神讓我以為他是看得見外面發生的一切,他的樣子不帶一點罪犯的狼狽,甚至可以稱得上優雅。他自己走到警局自首,被關在收押室裡的時候依然掌控全域性。他據說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當面對他提出的最後要求的時候,兩位警官和整個警局的嚴陣以待,證明他們已經不能也不再會輕看這個隻手遮天的精神病患者。被指引向廣袤的田野時,天是晴朗的,那樣溫暖的色彩,給人一種錯覺,“雨天過去了,所有一切陰暗都已經走向盡頭”。然而,意想不到的結局,是整部電影最大的亮點,很多人都這麼評價。這部電影被冠以“高智商犯罪”,“最易想不到結局”等等標籤。

    車裡的對話,我把它看做是整部電影中所有觀眾最最接近john的時候,那些對話,言論的設定,每個表情,語速,停頓,甚至是搶白,我們看到一個陷在自己給自己設計的牢籠裡的為自己所作所為驕傲自豪的john,一個冷靜觀察不聽從後視鏡關注在後座的john的somerset,一個從一臉輕鬆到被激惹一身怒氣的mills。

    他們的目的地,開闊,荒蕪,從忙亂骯髒的城市壓抑的各種室內轉換到這樣一片空間,所有的謎團也即將豁然開朗。在這裡即將結束所有的噩夢。卻也是mills和所有人噩夢的開始,推遲幾分鐘送到的包裹,裡面是所有噩夢的終結也是開始。局面被一個跪在所有人面前帶著手銬,平靜敘述自己的罪惡激怒他的最後一個目標,完成最後使命的人完全控制。

    天色愈漸昏暗,mills眼裡完全熄滅的光,那是心如死灰。

    這是結局,the ending。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現實,光怪陸離,甚至掩藏著不為人知的黑暗骯髒。生活不是童話,不是藍天白雲那麼清明簡單。以人為單位的存在,總是看不見背後的醜惡腐化。大多數人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生活沒有瞪大眼睛盯著某處醜惡那麼糟糕,有人說,那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而,還有一些人,走進一個死衚衕,跟上帝交流使命。他說,他是被神選中的人。他說,他為世人立下榜樣。他手刃5個社會裡的芸芸眾生。在他眼裡,他的作品如此完美,他為自己驕傲自豪。我曾經看過美國連續劇《犯罪心理》,而七宗罪裡的john就讓我想到了有一集當中的house cleanner ——我們稱他“門戶清理者”。抱著一種比潔癖更加難以忍受的我們稱之為變態的心理,又或者抱著一種強烈到難以自制的社會責任感去毀滅眼中不完美的一切。很多追求完美的有著心理潔癖的人都把自己推向了潔白的天堂,在他們所作為的一切面前他們會心的笑。

    大衛·芬奇借用john的手撕開社會平靜美好外衣,把糜爛和骯髒完整地展示給我們,是的,無可否認,這是一份完美的作品,一份社會給人們的影射。時而劍拔弩張的節奏,時而行雲流水的氛圍,時而疑慮重重的焦慮,時而溫馨美滿的愉悅,整部片子126分鐘,每分鐘都是精心思慮的結果。

    片子裡,somerset說,他相信這個世界值得為它奮鬥。他是這樣的一個人,看到世界的不完美但仍願為它奮鬥。而我相信,為這個世界奮鬥,為它的不完美堅持將會是整個人類的使命,借上帝之名。

    看了以後,你會感嘆——這是部有深度有廣度的好片子!真的!

    你值得一看

  • 3 # 微遊棗莊

    電影《七宗罪》如此受人推崇,其中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七宗罪》開啟了犯罪題材電影新的高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將犯罪心理和社會化矛盾結合,形成高度緊張的劇情和可值得深入探討的社會意義。

    影片中的劇情可以顯示出美國大城市裡面的各種“疾病”:人情冷漠,社會財富不均…… 其實你只要注意看,這裡面有很多情節是有所指向的,比如Pitt家的家庭問題,Freeman的家庭問題,各種罪背後的社會矛盾。雖然這並不是創新,但是在一段時間內再一次的提高到這個高度,還是挺駭人的。

    電影的影像形成新的標杆。《七宗罪》的每一個畫面,幾乎都可以是教科書一般精確和油畫一般美麗的構圖,這要歸功於大流士康吉和大衛芬奇的通力合作,從頭到尾的大雨和小雨,看得人目瞪口呆。

    還有著名的底片留銀工藝,使得黑色底片上的銀鹽顆粒不再電影洗印中被漂白,保留在底片上,使得電影正片中的黑色更黑,形成驚人的視覺震撼。這個一定要在電影院裡面看標準拷貝片才能感受,我是在電影資料館看的,到現在還難以忘懷其石破天驚的影像。

    每一個人的表演都如此的完美,Pitt稍微差一點,Freeman和Kevin Spacey的表演可以說相當的好,後者塑造的惡徒形象幾乎可以跟《黑暗騎士》裡面的小丑相比。

  • 4 # 婉婉的後花園

    其實電影中的七宗罪是借用了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夏克特《七宗罪》和米勒的“神奇數字7±2”的說法,提出了記憶可能出現的七種問題:健忘、無心、阻斷、錯認、暗示、偏見、持久,並將它們定義為“記憶的七宗罪”。夏克特把前三宗罪稱為“不作為之罪”,即遺忘;把後四宗罪稱為“作為之罪”,即記得。

    第一宗罪——健忘是指記憶隨時間退化,尤其是情景記憶。我們對近期發生的事情的記憶往往要好於久遠的事情,每次回憶事件時,大腦都會對事件進行再加工,所以每次都會對記憶產生些微小的影響。

    第二宗罪是無心,我們偶爾會忘了約會地點或是忘記把鑰匙放在哪裡。我們並未對當下所做的事情給予足夠關注(比如放下鑰匙),於是大腦就將這件事作為無關資訊處理了,也就不會為後來再次提取做準備。

    第三宗罪是“阻斷”。阻斷指的是已經儲存的記憶無法被提取,這是因為另一個記憶阻礙了這個記憶的提取。例如我們都有過覺得記憶中的那個詞就在嘴邊卻沒有辦法把說出口的經歷。

    前三宗罪指的是不為之罪,後面4宗是作為之罪。

    第四宗罪,是錯認。指的是我們回憶的資訊沒錯,但我們回憶的資訊源卻是錯的。

    第五宗罪是偏見之罪。是指回憶的扭曲。

    最後是持久之罪,這指的是儲存在大腦中的令人痛苦或者煩惱的資訊會不時地干擾個體,並且會在記憶中持續。這是記憶效果過於優良導致的問題。

  • 5 # 漸漸風

    一、巧奪天工的故事架構如片名所示。

    比如,在影片還有差不多十五分鐘的時候,導演反其道而行之,讓罪犯自首了。如果沒有必勝的信心,導演這麼做就是在拆自己的臺,讓自己花一個多小時精心布的局前功盡棄。 但結果是什麼?他霸氣的贏了,而作為觀眾的我無話可說。

    二、驚為天人的意外結局 

    比如,所有的一切在摩根·弗里曼看到盒子裡的東西時開始引爆,在他狂奔向皮特大喊著”放下槍“的時候開始引爆,在皮特被這突如其來的訊息震驚後轉而憤怒的時候開始引爆。

    三、恰如其分的極致表演

    芬奇看透了皮特俊朗外表下那顆狂野不羈的內心,最後一段高潮戲那種原始而粗糲的演法有種奇異的真實感,讓人過目難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搖滾」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