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散戶俱樂部

    兩歲小孩子天生活波,愛動,愛哭,貪玩,貪吃,這都是很正常的人生生理現象,家長們並不用擔心。

    這個年齡的孩子的看護非常的重要,因為小孩子屬於出生牛肚不怕虎,在孩子眼裡沒有危險二字,她們沒有任何的防範意識。

    這個年齡的孩子要戶外活動,在戶外活動的時候,不要讓孩子離開大人的視線,因為涉及安全的問題太多,比如,要注意社群裡的車輛,要注意地上的髒東西,防止孩子突然放在嘴裡,等等。

    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學知識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教育她們要學會堅強,跌倒了不要哭,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凡是能夠自己爬起來的,凡是能夠做到不哭的都應該給予鼓勵和獎勵。

    最不可取的是孩子跌倒了,或是有一點小委屈就去哄孩子,而且是花樣翻新的哄孩子,這樣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愛哭的毛病也改不掉 。

    以此類推,我們只有從小教育,從小影響她們,才能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 2 # 凡萌育兒說

    2週歲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開始發現自己同世界實際是分離的。

    有關說話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說,當孩子接觸到的刺激超過了自身控制和釋放能量的界限時,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創傷感和危險感,伴隨這種創傷感、危險感出現的體驗就是焦慮。

    兩三歲左右是學習說簡單句階段,比如“把杯子給我”,“鴨子走了”。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曾經說過,孩子們學習一個新詞時,他們一開始不知道詞的精確含義和用法,他們需要透過大量的“猜測—調整”“調整—猜測”而最終學會這個詞。

    這一階段,家長要多給孩子講故事,說朗朗上口的兒歌,豐富詞彙,促進語言的發展。

    有關哭鬧

    瑞士兒童心理專家讓·皮亞傑經過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0~6歲的兒童,幾乎將他們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我的建構中。

    2歲開始進入秩序敏感期,在此期間,兒童對事物的順序、物品擺放的位置等有自己的一套認知程式。

    愛哭鬧是因為秩序受到破壞而哭鬧,但一旦秩序恢復就能平靜下來。

    當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後,秩序感又體現為兒童為維護秩序而大聲說“不”,他們會為了維護秩序而變得愈發執拗,如果發現有違反秩序規則的事情,他就要求一切都得重來一次。

    所以,要理解孩子。

    當兒童遇到困難時,基於心理張力效應,大人不要急於幫忙,或急著上陣,而要“延遲”一下幫助的時間,鼓勵兒童自己動手動腦、獨立克服困難。這樣,每一次困難就變成了一次成長,一次進步。

    想要孩子迴歸正常:

    第一是要靠我們外部的努力,創造一個探索和學習的環境,讓孩子透過探索來完善自己的人格。

    第二是要靠孩子自身的調節,當你尊重了孩子成長的規律和節奏時,孩子很快就會恢復到正常的狀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如果ADC只能有被動和普攻,哪個英雄最厲害?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