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化蝶174643727
-
2 # 逸水一舟
賈誼何人,洛陽少年。博學多才,文章蓋世。
時年廿一,太中大夫。文帝倚重,群臣忌之。
淚別帝京,長沙太傅。帝宣入宮,只問鬼神。
復離帝都,梁王太傅。梁王墜馬,賈生泣終。
賈誼更詳盡的生平俱在司馬遷的《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認為賈誼與屈原際遇相似,皆是因忠而貶,為此不平,深以憾恨,遂著其文。後世之後,也多以賈誼之恨形容懷才之不遇,蒙冤之不濟。在《紅樓夢》的故事裡,寶玉還寫了篇離騷體的《芙蓉女兒誄》,用了閨恨比長沙的詞句來悼念俏丫頭晴雯的冤屈。
賈誼確實有稀世的才華,其之文才,且看他的《過秦論》的辭藻: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言如花木葳蕤,非同流俗,勢如江河奔流,雷霆萬鈞,其人之才能,且看他的《論定製度興禮樂疏》和《論積貯疏》。賈誼的才華和能力是曠世罕見,然而他在仕途上卻是頗有坎坷,鬱郁不得志而終。
唐朝李商隱就寫了一首詩《賈生》,來借古諷今。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詩裡頭就講了皇帝見賈生不問治國的韜略,卻問些鬼神之事。可見文帝內心並沒有以賈誼為治國的大才。歷數二十四史,文景之治也是歷史上輝煌的年華,漢文帝也屬明君之列。賈誼非在亂世,何以少年鋒芒出仕,中年落寞仕途呢?
籍此觀史,上下千年,論賈誼的文章,我最有同感的是蘇軾的觀點。
蘇軾在《賈誼論》的論述中,認為賈誼是不能自用其才。
蘇軾說,“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蘇軾先列舉了先秦時代孔孟的入仕之道。
孔子周遊列國,一次次地嘗試,但凡不是特別不講道義地國家,孔子都盡力扶持。
孔子到楚國,先派弟子冉有去聯絡,再派子夏去接洽;
孟子因為齊王不行王道,辭官而去,卻在齊國地晝地停留了三夜,希望齊王改過,一直給君王機會。
孔孟是儒家,賈誼推崇的也是儒家,可惜還是未有儒家處事的圓潤。
而後蘇軾又舉了同時代周勃的例子,周勃是高祖時代的功臣,又助劉氏從呂氏手中挪回政權,如此位高權重也對天子恭謹萬分,賈誼卻希望漢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間就接受他的意見。然後文帝並沒有重用,所以賈誼“自傷哭泣,至於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
所以,蘇子以為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是不足也。
凡世上之人,無論學業,無論事業,果有萬事順遂之人乎?看起來,賈生缺乏的是現代社會所說的逆商,處理逆境的能力無論古今都彌足可貴。唏噓賈生,以此自勉。
回覆列表
從英年早逝的賈誼,到現實中抑鬱自殺的大學生、社會精英……無一例外都在警示世人:身心健康才能有持續發展的美好人生。
希望我們都引以為戒,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及時疏導思想、排解壓力和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