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原創狂魔
-
2 # 阿雷不累
1.首先其一,追求產品設計差異化的初衷不是為了不一樣,而是為了體驗更好。大家都知道,人是有操作習慣的,也有自己熟悉的視覺感受。大家習慣了淘寶京東這種每天至少帶走你一個小時碎片時間的互動和視覺習慣,習慣了“我的”按鈕在底部最後一個位置的時候,突然讓你去操作一種新的互動邏輯。使用者長期以來形成的操作習慣變會被強迫改變。使用者需要花時間去適應新的習慣,增加了使用者的學習成本。除非你的產品是任何一款其他產品都無法替代的,你可以強迫使用者去適應你的規則,否則你也只有被使用者拋棄的份了。
大多產品設計的都差不多的原因,還有其二:就是使用者調研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使用者也並不知道他們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們唯一知道的。就是你的產品好與不好,所以與其去冒險猜測,不如照貓畫虎,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去做產品,那些承載著千萬級乃至上億使用者的優秀產品,經過了無數使用者的檢驗,保留至今,它的互動不一定最好,但至少是當下最容易被接受和認可的。
2.產品經理真正追求的差異化,是商業模式的差異化。前端只是負責告訴使用者你該看什麼,我們可以給你看什麼,你該怎麼做,你可以怎麼做。但背後的商業模式才是決定前端設計的驅動力。一個估值2億的公司,可以靠使用者數量來做到,可以靠著你比別人更好,更與眾不同。但是估值10億,20億,是要靠著商業模式的創新的。拿淘寶和京東為例。雖然都是電商,前端看到的頁面都差不多。但是京東的物流要更快體驗要更好,淘寶的商品要更多更全面。這就是背後商業模式的創新。
所以。其實產品經理所謂的創新,更多指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設計的創新要依託於背後的商業模式的。
產品經理追求產品的差異化,但感覺現在都設計的差不多,這包含了幾個方面。
1.產品服務。
這個產品能為使用者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這些服務透過網際網路前端產品如何顯示給使用者。
網際網路產品,前端看著差不多,但是背後的服務是不一樣的。
背後的服務是比較主要的差異化。
2.前端體驗。
這裡有個教學成本。
比如要跟競品搶佔使用者,也需要照顧到競品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如果太顛覆,一味追求前端差異化,很可能使用者弄不明白,導致流失。
(如果完全確定使用者更需要或者更喜好,並且由足夠的把控能力,也可以嘗試追求差異化競爭)
3.工作流程/話語權
產品方案的工作也不只是自己決定的。
需要有多個部門溝通需求,確定各個部門的執行方案,還得獲得上級同意,簽字。
最穩妥的方案就是看起來跟標杆競品邏輯一樣。
所以,現在很多人說著追求產品差異化,但結果方案設計的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