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業餘吃貨VIP
-
2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興觀群怨”說主要是孔子針對《詩經》的社會功能而做出的解釋。所謂“興”,就是指《詩經》可以引起人的聯想;“觀”指閱讀詩經可以觀照社會,觀風俗盛衰,形成對社會的認識;“群”是指聚集起來,也就是同別人交朋友;“怨”即不滿,指抒發對社會現實的不滿。
“興觀群怨”說見於《論語陽貨》篇,其全文如下: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
在孔子看來,《詩經》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反映社會的鏡子”,也是一本教材。孔子自己說過“不學詩,無以言”,詩不僅是審美的,更是功用的。詩可以表現內心,更可以認識自然,甚至可以參與政治,與人辯論(《論語》中有不少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用《詩經》中的語句進行辯論的例子)
因此,理解儒家的文學觀對於理解“興觀群怨”說是很有幫助的。
《論語·陽貨》: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大概意思
孔子說:“學生們為什麼不學《詩》?《詩》可以激發人的感情,可以洞悉人的內心,可以促進人的團結,可以學得諷刺的方法。近到可以明白侍奉父母,遠到可以明白如何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興觀群怨出處便在此,
簡單地理解即 ——
興:聯想 觀:觀察 群:合群 怨:怨恨
這四個字是孔子對《詩》社會、心理作用的高度概括。
“興”指詩歌的藝術形象可以感發情感,引起聯想和想象,這點它主要在講詩的文學感染力;
“觀”是說透過詩歌可以瞭解社會政治與道德風尚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群”表明詩歌可以使社會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統一認識,促進和諧;
“怨”則強調詩歌可以表達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不滿與批判。
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詩能表達情感、認識自然,同時也能參與政治,
在美學價值之外,詩還有許多更“現實”的功能。
在孔子看來,《詩經》 不僅僅是一部文學作品,
它也是現實社會的一面明鏡,
也可以成為一本完美的教材。
基礎上大致的意思就是這些內容了,
更多的還是得靠自己實際地去感受,
詩經背起來很無趣但讀起來挺有趣。
老師給推薦了一些好看的研究資料:
1、孔穎達《毛詩正義》
2、朱熹《詩經集傳》
3、高亨《詩經今注》
4、《禮記》
5、《左傳》
6、《論語》
以上都非常建議閱讀。
回答者下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