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鵬督

    元朝統治者將大都(北京)定為首都,不但可以加強蒙古政權在中原的統治,還為實現統一全國的政治願望準備了條件。以上都作為避暑的夏都,保持了蒙古舊俗,便於聯絡蒙古宗王和貴族,為蒙古民族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元朝的兩都巡幸制,既是出於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習慣逐水草而居、四時遷徙的生活方式。同時,元朝皇帝從掌控中原的大都來到草原交通樞紐的上都,便於與漠北宗王貴族聯絡,加強他們的向心力。

      兩都制建立後,忽必烈遵循遊牧生活冬夏營地遷徙的風俗,沿襲遼、金的“四時捺缽”制度(遼代開創的中央政府和皇城的遷徙流動制度),並把它與中原王朝的輔京、陪都傳統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一套兩都巡幸制度。 “兩都制”的設立既“南控中原”又“北連朔漠”,符合當時忽必烈管理多民族條件下經濟形態的需要。    相比較而言,對於蒙古人統治的元朝來說,上都的戰略地位更勝於大都。元人虞集在《賀丞相墓誌銘》中寫道:“上都控引西北,東際遼海,南面而臨制天下,形勢尤重於大都。”

      據史料記載,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每年的冬半年(從秋分到春分)在大都理政,夏半年(從春分至秋分)則巡遊到上都理政。故上都也被視作夏都。

      兩都制既適應了當時管理多民族條件下經濟形態的需要,也適應了蒙古風俗傳統,便於與蒙古各部宗王聯絡,還適應了遊牧民族設定冬營盤與夏營盤的傳統習慣。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都的遺蹟留存至今的已很少,而上都遺址還較為完好的儲存著。

  • 2 # 上官月租

    首先我想說的是自元朝建立後,元朝統治者先後在漠南與漢地的結合地帶建 立了上都與大都。上都是元朝建立後的第一個都城,位於今內 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東。

    元朝初年上都是正 式首都,大都建成後,上都已具有陪都的性質。大都位於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忽必烈 即位之初的中統四年五月,正式將汗廷所在地開平定為上都。 中統五年八月,改燕京為中都,後改為大都。元代的兩都制度從 此確定。

    每年夏曆二、三月至八、九月,皇帝及隨行大臣、官員等有 半年時間在上都避暑理政,只留中書平章政事、右丞(或左丞)數 人居守大都處理庶務。從忽必烈開始直到元順帝,元朝的11位 皇帝中有6位是在元上都登基。兩都巡幸形成定製,直到至正 十八年(1358)上都宮廷被農民起義軍燒燬,九十六年間,元代諸 帝皆遵循不變。

    元朝的兩都巡幸制,既是出於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習慣逐水草而居、四時遷徙的生活方式。同時,元朝皇帝從掌控中原的大都來到草原交通樞紐的上都,便於與漠北宗王貴族聯絡,加強他們的向心力,加強兩地的政治經濟聯絡 與文化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反隱身雷達發現了目標,是怎麼鎖定目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