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社會或者說國家處於某些更高層次的原因對人的要求(聽從最好不要有太多稜角)和人對自由,個性的追求相悖,但人是群居動物,又需要透過社會來獲得安全感歸屬感,這個矛盾怎麼破啊?或者說這個距離怎麼把握?
3
回覆列表
  • 1 # 心靈小溪流

    《我們如何分辨判斷一個人到底蘊藏著多大的創造力?》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解讀是:

    “個性被相悖”對於個人成長具有極大的危害,不僅對孩子的教育,而且對於成年人都同樣具有危害。

    與個性相悖,我感覺更多的是與天性相悖。

    就和孩子一樣,孩子愛玩,但是你打壓他愛玩兒的天性,並且說一個愛玩兒的孩子不是乖孩子,甚至不是好孩子,還說一個愛玩兒的孩子會被警察抓走的,會被老師罰站的……對於成年人來講,假如一個人恐懼,但是你告訴他這不可饒恕,成年人不應該恐懼任何事物,恐懼是一種懦弱。這就是一種無知。

    在這樣發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哪怕是高學歷,他也談不上個性的發展。這一點,我堅信不疑。

    有一句比較流行的心靈雞湯是人最好不要有太多的稜角,我相信這一定是有前提的。一個人可以客觀的或者用慈悲的胸懷看待人和事物,他便不會再讓自己的稜角傷害到他人。有些人無法慈悲對人,但是用“與個性相悖”為自己找藉口而襲擊和報復他人的情況居多。

    有稜角並不代表有個性。前者是一種工具,類易於刀子匕首類,而“個性”是一種值得我們一生去研究的生命主題。比如教育中對於孩子的個性就要一生去研讀。

    一個人活的沒有稜角和個性的自由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它並不相悖。當一個人具有極高的情商和溫度去與世界相處,反倒他的個性會得到極大的開發和釋放,因為這個人會更加了解自己或者別人,對於自由會產生敬畏心。

    我不認為人是群居動物,和獅群社會弱肉強食相比不一樣。獅群單獨狩獵生存不下去。但是人可以。一個人只要自強自立,生存不成問題。甚至我不贊成人過多的依賴於群體,相反要在群體中保持距離甚至要遠離很多群體社交才更安全。

    人在群體中更多是為了瞭解自己和進行自我成長以及學會升級愛。人只有在群體關係當中,才可以避免成為真空中的強者。群體可以讓人快速成長。但人本身絕對可以獨行。當一個人自我成長之後,他便擁有了獨處的習慣,從而擁有享受孤獨甚至願意獨處的一種心境和生活方式。

    “社會”在我的眼裡,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那麼高大上和權威。

    我們從媽媽的子宮裡健康出來的那一瞬間,我們就擁有了生命的入場券,我們就被這個世界所准入了。而社會只是這個世界的一個極小的部分,所以我們對於社會來講,首先照顧好自己,然後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為社會創造價值,一定程度上,我們和社會的關係是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互相聯絡的,更不存在我們需要藉助或者是透過社會來獲得安全歸屬感,而且社會也不應該桎梏一個人自由發展個性的權利。社會的功能只是會要求大家遵守規矩讓社會穩定,以保證我們在創造世界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但是社會掌握不了個體的生殺大權。

    我感覺這個問題特別好,關乎“自由”,關乎“誰能給自己安全感”,關乎一個人蘊藏了多少創造力。感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自己面對現實,好好努力,而不是擔心未來,焦慮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