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科學和宗教對於意識的描述相當於雞生蛋和蛋生雞的關係,但兩者均不否認物質與意識的密切關係。 生物學研究的生命意識過於複雜,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解釋清楚。 如果生命意識在宇宙中具有普遍性,那麼無論複雜的意識和簡單的意識都應該有一個相同的物理模型產生,這個物理模型是什麼,比如圓周運動?
4
回覆列表
  • 1 # 萬田

    元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精靈。構成人體的組織細胞,構成細胞的是大分子,構成分子的是各種元素,元素的電活動形成了意識。

  • 2 # 馬丁林2

    關於意識的“微管理論”(有人稱之為“量子意識”)最早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麻醉學和心理學系榮譽教授斯圖爾特·哈默羅夫及英國數學家彭羅斯提出。他們的理論源於大腦是生物計算機的概念,大腦具有1000億個神經元(相當於銀河系恆星數量,銀河系的網路結構與神經網路高度近似——馬丁林加註)及其軸突激發和作為資訊網路的突觸連線。兩位科學家認為,我們的意識經驗是這些微管內的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科學家把這個過程稱為協調目標約化。在瀕臨死亡時,微管失去它們的量子狀態,但是其中所含的資訊不會被破壞。或者用外行人的話來說,靈魂不會死,而是迴歸宇宙之中。這說明,世界前沿物理學與腦神經科學已聯手尋找並試圖證明意識真正的物理機制的確與量子糾纏有關。(此斷由馬丁林綜合自網路)

    結合本人對佛學的理解,我認為大腦神經系統所產生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之所以可以瞬時和同步處理(前述所謂的“協調目標約化”)來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資訊,其運作原理與量子計算機驚人一致,即來自六識不同的感應資訊可以同時儲存於大腦的六層疊加態(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渠道獲取的量子資訊之疊加態),第七識意根之焦點關注疊加態的哪一層,那一層的波函式就會“坍縮”為一種確定態而被重新編碼到第八識的阿賴耶之中(資訊種子庫或全息能量場)而成為可以隨時“調取”的記憶(包括沉餘或代喚醒的記憶)。反之亦然,我們所“看見”的客觀實在或時空圖景,是由已被阿賴耶編碼的秩序化、高度意識化或高緯化的“量子投影儀”所投影的三維全息圖景,這就驗證了釋迦所見證的“萬法唯識”這一佛學真諦。

    所以,本人所構建的“心物關係模型”——物質=能量=時空=資訊=意識(阿賴耶識)無論從前沿科學還是從佛學之核心理論都找到了助證,而且這一模型是時間可逆的:以當下時刻作為基點,逆時間方向可以追索已然的歷史、前世記憶或人類集體所創造的文化基因資訊(儲存歷史的哲學、宗教、科學三大文化體系資訊的阿卡西記錄或今天所謂的大資料“天網”),順時間方向則指向自身當下的起心動念和人類協同進化過程所創造的將然圖景。由此也可以論證,意識參與並創造著自身的命運和時空的未來;時空的緯度即意識的緯度;時空的邊界即人類想象力和創造力可能拓展的邊界。這就是歐文·拉茲洛所預言的:“未來不是被發現,而是被創造”。這一創造發生學的密碼很快會被前沿物理學和腦神經科學所破解,這一密碼就是數學家彭羅斯以及施一公在前面引述的文字提到的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理論和實驗物理學界Matthew Fisher(馬修·費舍爾)以及國內的朱清時所致力探討的“量子意識”。

    詩人馬丁林,2019-03-11下午於工作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柳公權的書法特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