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丰神俊朗君
-
2 # 心靜事簡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的敗戰計。當諸葛亮大開城門,佯作鎮定,撫琴而對司馬大軍。說實話,就算諸葛亮沒有破綻,那配合演戲的書童與老卒,卻未必沒有破綻。以司馬懿之才,應該是估計到了真實態勢。
因此,戲劇中呈現的場景只是表面,深層的可能是,司馬懿在下一著大棋。他明知空城而不進,留下諸葛亮這個一生的對手,無非是內心的糾結,狡兔死,飛鳥盡,走狗烹,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司馬懿不想蹈前人覆轍。
當時,司馬懿與諸葛亮各為魏蜀的軍事依仗,諸葛亮一生輔佐劉備,功高蓋世,還是接受託孤的重臣,自然深受擁戴。司馬懿卻尚未真正坐穩,曹操一直暗加防範,不授重權,甚至臨終前還告誡曹丕,不可疏忽。可以說,諸葛大軍覆滅之日,也即司馬家族交權之時。
當然,戰事緊急,曹氏不得已授權司馬懿,但未必就忘了太祖之言。司馬懿明白,他的兵權,取決於對手諸葛亮!朝中無人與之匹敵,自己兵權可保。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下一個遭殃的,可能就是自己。
諸葛亮擺出“空城計”時,司馬懿堅決撤退。這是高瞻遠囑啊!多年隱忍,才有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曹魏四代的基業歸於司馬家族,這一切,在空城計現場,埋下了早早的伏筆。
自然,司馬懿是故意退兵,以求自保,並謀取大業。
熟讀三國的人都知道,諸葛亮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蜀國幾乎全靠他運籌帷幄。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其中有一些是改編過的東西。雖然歷史這個東西人們並不能親眼所見,所瞭解的也大多是各種文獻加上專家們的推測。《三國演義》中的有這麼一段,是說諸葛亮城牆上撫琴,司馬懿不戰而退。大家很多人都在感嘆,諸葛亮的智慧,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另有隱情。
作為一個謀略和諸葛亮旗鼓相當的司馬懿,難道真的看不出來裡面是空城嗎?就算是真有守兵,硬幹一場,司馬懿也不會損失太大。所以說,他完全有一戰之力!但是他為什麼沒有戰?這就是說司馬懿的過人之處了。蜀國有諸葛亮,魏國司馬懿獨當一面。司馬懿作為一個外姓之人,能夠在曹氏家族裡面混得風生水起,足以見得其能力不凡!對於天下大勢更是看得分明,他怎麼會不知道,若是儘早的殲滅蜀國,最大的受益人就是魏國。魏國如果迅速強大了起來,沒有了戰爭,這個外姓之人,你覺得曹氏家族會繼續重用他嗎?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一點也不假。三國鼎立,互相牽制。而司馬懿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小心翼翼地維持著戰局。但是,蜀國在諸葛亮去世之後真的是一塌糊塗,就算有姜維這樣深得諸葛亮真傳的弟子,奈何卻不被重用!已經不堪一擊的蜀國,最終還是被殲滅了。之後,果不其然曹丕開始對司馬懿下手了!
司馬懿憑藉著自己的運籌帷幄,熬過了曹操子孫三代!最終,天下還是落在了司馬家的手中。天下易主之後,他終於不用再提心吊膽的生活了,而當年的空城計之所以不戰而退,正是為了今天這樣的結局。能夠深謀遠慮到這種程度,足以見得其不凡之處,想想也是,能與諸葛亮並肩的人物,又能會差得了哪裡去?(這些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不喜勿噴,若有見解,願聞其詳。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