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蜀仙醉
-
2 # 江少晨
很高我們研究清朝歷史,應該是從清史稿中探究答案,我們研究清朝歷史,應該是從清史稿中探究答案,像這樣富有故事情節的事件一般多出自民間野史,有的時候,野史也是能夠記錄並反應一定的古代歷史!
鰲拜作為順治皇帝留下的四大輔政大臣,出了功績卓著,政治謀略也是過人的,對於他現在的圈地,殺了幾位朝廷重臣,卻不稟報康熙皇帝的行為,應該深知肚明的,他應該知道,自己現在已經嚴重的危機到了皇權的統治!
加之康熙多次召見,鰲拜卻沒有去,他知道,康熙無非是要個解釋,他沒有去,就把自己公然放到了皇權對立面上!康熙如果不亡,自己就性命不保!
鰲拜是要在掌握軍權之後,通過擴張土地,招兵買馬,開始對抗康熙,但是鰲拜忽略了兩個問題,一是年幼的康熙膽識過人,政治手段超人,二是現在康熙身後的孝莊太后,開始發力,
他應該是謀劃瞭如何在宮中或者其他地方剷除康熙,但是他沒有想到康熙會到自己的府邸來看望,這樣一來他的拭君的計劃就要提前!被子中藏劍應該是慌亂之舉,欲殺康熙而後快!後面又有隨從發現其被子中藏有寶劍一事兒,就說明準備想到不充分,都能被人看出來,
-
3 # 請喊我小馬Horse
順治皇帝去世,除了讓康熙皇帝登基外,還為他安排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署理國政。然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處於四人中最後一位的鰲拜,開始逐漸的把持朝政,“四大臣輔政”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鰲拜專政”。
特別是在首輔索尼去世後,鰲拜更加的肆無忌憚,在康熙皇帝已經親政的情況下, 竟然在朝堂上公然以恐嚇的方式,逼著康熙皇帝下旨將蘇克薩哈全家殺掉。擅殺蘇克薩哈全家,給予了康熙皇帝以極大震撼,同時也讓鰲拜更加的囂張跋扈,肆無忌憚,這也進一步激化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根據《嘯亭雜錄》中的記載,鰲拜又一次故意稱病不上朝,於是康熙皇帝在退朝後主動到鰲拜的府上府上進行探望,鰲拜就在床上與康熙皇帝會面。誰知期間竟讓從鰲拜的被下搜出了一把刀,眾人皆驚,只有康熙皇帝說了一句“滿族勇士,身不離刃,這是本色,少保沒有忘本。”緩解了現場的尷尬。於是康熙皇帝回到宮中,立馬決定要徹底的除掉鰲拜,隨後就是康熙皇帝利用索額圖訓練的布庫少年“智擒鰲拜”的故事了。而這件事情也成為日後不少人判斷鰲拜有謀反之意的重要證據。
二來,當年莽古爾泰“御前露刃”,遭到了極為嚴厲的處罰,被直接革去了和碩貝勒的頭銜,康熙在事後卻沒有追究,也沒有列為大罪,這也讓人產生了疑問。
三來,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後來康熙在智擒鰲拜的過程中,索額圖是站在武英殿門口要鰲拜交出了佩刀,鰲拜不假思索的直接卸下給了索額圖。如果鰲拜真的是為了要防備康熙或者有謀逆之意,並不會如此輕易的交出佩刀。況且既然在自己的家中害怕康熙皇帝暗害自己,留刀防身,卻在宮中放心大膽的把刀交了出去,這也是明顯不符合邏輯的。況且鰲拜在被布庫少年控制住之後,又利用自己的武力掙脫了束縛,這個時候鰲拜做的也僅僅是扒開了上衣,露出了滿身的傷疤,並沒有對康熙皇帝有任何的忤逆行為。
鰲拜出身將門,他的叔叔是開國元勳費英東,父親是八門提督衛齊。而鰲拜此人能力也不可小覷。早年間,他曾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參加過多起對明朝的著名戰役,立下過赫赫戰功。福臨繼位後,成為議政大臣,位極人臣。
順治帝去世後,接受遺詔成為顧命輔政大臣,達到了人生的巔峰。雖然在輔政大臣有四位,但索尼年老多病,連自己都顧不上了,更管不了鰲拜。蘇克薩哈早年曾站錯隊,雖然得到了順治的信任,但是在朝中不太受待見。至於遏必隆,他和鰲拜是穿一條褲子的。
而鰲拜由於軍功高,再加上本身性格就有點囂張跋扈,所有走上了專權的道路。
輔政大臣的出現只不過是皇帝年幼,無力掌管朝政。一旦皇帝親政,那麼他們的使命也將告終。既然如此,鰲拜的所作所為就令很多人不解。手握重兵的他,為何沒有在康熙年幼的時候造反呢?
-
4 # 小龍女5505
清朝權臣悍將鰲拜被中藏刀是衛防範康熙帝會向他下手,拿他治罪、奪回皇權整肅朝綱,所以才藏刀以防不測。其實他雖結黨專權,把持朝政、駕空天子,但還沒有到敢公然刺殺康熙,弒君殺主的地步。
回覆列表
鰲拜,將門世家之後,憑藉一身武力,在戰場屢立功勳,被譽為“滿洲第一勇士”,忠心於皇太極和順治也忠於朝廷。為何在康熙前來探病之時,卻“被裡藏刀”,是防備康熙還是想刺殺康熙呢?
《嘯亭雜錄》比較客觀,記載了大量滿洲權貴之間的勾心鬥角、凶殘暴虐的事蹟,揭露了貴族子弟不學無術、無知愚蠢的嘴臉,由於其特殊身份,筆記可信度極高,因此筆記彌補了《清史列傳》、《清史稿》一些史料所欠缺的知識點。
鰲拜藏刀是這樣的故事。
順治駕崩,鰲拜、蘇克薩哈、索尼、遏必隆成為輔佐大臣,但四個人話事的只能是鰲拜。
索尼老了,曾與鰲拜在保豪格有結拜之情,因此索尼生病告假之時,自己的一票就交給了鰲拜。
遏必隆是靠著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兒子的身份上位,而他是個單純尚武之人,因此欽佩鰲拜的武力從而依附,顯然鰲拜的意思遏必隆必然遵從,所以在決策時他的一票是看鰲拜臉色的。
剩下個蘇克薩哈,正白旗的出身,這恰好與其他三人的黃旗出身犯衝,其中兩旗之間恩怨糾葛早已不可調和。蘇克薩哈雖然站隊順治,但出賣多爾袞換取榮耀是不被其他人認可的,甚至恥於為伍,而索尼就是恨蘇克薩哈入骨的人,從來不給他好臉色看,所以蘇克薩哈這個異類如同路人一樣存在。
鰲拜面對跟孫子一樣年紀的康熙,僅有的尊重是來源於對朝廷的忠誠,他內心並不認同康熙這個小娃娃的決定,認為康熙的想法不但幼稚也很可笑,所以他可以替康熙做主,但康熙不能左右他的意見。
鰲拜與康熙的矛盾越來越多,也越積越厚,如同爆炸的火藥桶,只需一個火星,“砰”然一聲中,兩人都會灰骨無存,所鰲拜依然肆無忌憚的行事,而康熙則小心翼翼的成長著。
“京畿圈地案”為鰲拜惹來殺身之禍,這也是發生“被藏刀”的起因。康熙想問罪,而鰲拜託病不出,君臣直接由此撕破臉面,再無恩情。
康熙五年,鰲拜大手一揮,私自將京城周邊富地涿州、雄縣、大城、新安等多地劃歸正白旗,順便也將通州幾地撥劃鑲黃旗作為平衡,這種擅權激起了地方勢力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人聯名反對並上奏朝廷,而得知訊息的鰲拜直接矯旨處死三人。
鰲拜眼不見,心不煩,絲毫不理稚氣未脫的小康熙,一個託病,連朝都不上了,卻又通過自己的勢力左右朝政的意見。這讓康熙意識到要必須收回權利,既然鰲拜不上朝就親自去探望,見機行事。
沙場老將的鰲拜,必然知道朝廷鬥爭的險惡,雖然無懼康熙,但還是多了個心眼。
頭上頂著臣子榮耀的帽子,隨時可以被主子摘下,何況這次圈地事件實在鬧大了一點,已經刺激到康熙的底線,雖然達到了鰲拜試探的目的,但也擔心康熙以武力剷除自己,因此,當康熙上門看望,鰲拜裝病臥床,並將先皇賜的匕首藏在枕下。
如果康熙真鐵定心要剷除自己,激鬥之時可以刺出弒皇的一劍!幾個區區侍衛,殺雞屠狗而已!
如果康熙有心發難,以先皇之劍示之,曉以君臣之義,各退一步。以後君還是君,臣還是臣,各盡本份。
康熙上得門來,僕人引進臥室,鰲拜艱難起身,康熙正要上前制止行禮,已有眼尖的侍衛發下枕下刀柄,卻不知道是鰲拜有意露出,試探康熙之意。
侍衛大驚,急忙抄出腰刀,一個侍衛迅即上前,從枕下取出匕首獻給康熙,康熙不動聲色讚賞道:“隨身帶刀是滿洲人的習慣,你們不用大驚小怪。”
君臣兩心各懷心思,聊了幾句,康熙便借宮中有事離開,安慰鰲拜安心養傷,早心康復,朝中諸多要事還須與鰲拜商議。
鰲拜以為舊情揭過了君臣這段過節,卻不知反而激怒了康熙,以下棋為名,瞞過鰲拜耳目,邀索額圖進宮商議捉拿鰲拜。
康熙本欲殺掉鰲拜,但見其後背傷痕累累,縱橫交錯,念及鰲拜一身戎馬,在“鬆錦會戰”時,“輒先陷陣,五戰皆捷”,是清入關時大功臣;又有隨阿巴泰入長城,圍攻北京等種種功勳,心下一軟,免了死罪。
隨後朝議眾臣羅列出幾十條罪狀,並將他革職監禁,直至老死。
鱉拜“被裡藏刀”算是自保的行為,但鰲拜沒有謀反之心,更多的是忠於朝廷,只不過忠的是皇太極、順治的朝廷。在康熙時自恃功高,驕橫跋扈,目無帝君,擅權自專,公器私用,最終被終身囚禁。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一朝天子一朝臣,失了臣子本份,又有幾人能夠全身而退?“滿洲第一勇士”落幕,只不過其禍自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