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院掃地生
-
2 # 易經奇門國學
全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出自《論語·陽貨》 。其實孔子的本意是指自己的女兒結婚後生活的不好,也沒有辦法幫助女兒。再加上在《史記·孔子世家》裡,也提到了孔子衛國休養傳道的過程中的遭遇事件。《史記·孔子世家》原文如下:“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從上面可知,這可能也是由於衛靈公及他老婆的事,他憤然離開衛國,之後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裡是特指某些攀高枝的女人後目中無人的人以及假裝道義清高的小人才是孔子想要說的本意。
總結:不能以偏概全。
-
3 # 明越清泉
女人天性,要征服男人,但很多女人不明智,恃寵而驕且把自身作資本。但也有少數女人勝過男人。總之,孔夫子這套理論過時了。
孔子說:“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難相處,和他們親近了,他們就不知謙遜而無禮了;疏遠了他們,他們就有了怨恨情緒。”對這一章的理解,歷來分歧很大,尤其是近代以來,隨著婦女解放運動的深入,許多人認為孔子將女子與小人等而視之,是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於是有人出來為孔子辯護,如錢穆在《論語新解》中說:“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僕妾言。妾視僕尤近,故女子在小人前。因其指僕妾,故稱養。待之近,則狎而不遜。遠,則怨恨必作。善御僕妾,亦齊家之一事。”也有的人認為孔子所說的女子,不是泛指一切女人,而是指女子中品格低下者,還有人認為“女子”本作“豎子”,指僕隸之類的人,更有甚者,說“女子”是“初生嬰兒”。總之,將孔子所說的女子解釋為特定的物件,而不是泛指婦女,孔子就和“重男輕女”不牽扯了。實際上,這都是以近、現代人觀念去維護孔子的形象。歷史人物不需要今人賜予神聖的光環,更不需要牽強附會地偏袒,當然也不要用近、現代人的標準去苛求與指責。從父系社會代替了母系社會後,重男輕女的思想就成為一種正常的意識。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而不是憑主觀願望、個人喜好、情感所決定。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下冊中說:“在上古時代,以男權為中心的社會結構,女性大多數沒有受過教育,對外界事物的陌生,知識的隱蔽,不是現代人——尤其是我們今天社會所能想象的。”在古代,婦女被剝奪了受教育權、政治參與權,本身的素質及社會地位更加重了人們的重男輕女意識。包括孔子在內,他雖倡導“有教無類”,但沒見過他招一名女弟子。直到現在也不能說重男輕女的意識就全消除了,重男輕女意識的徹底消除,還有待於使男女真正平等的“社會存在”的全面實現。本章孔子的話其意並不是輕視婦女,而是告誡君子如何正確對待女子與小人,不可太親近而使其不遜,也不可太疏遠使其有怨恨,應“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朱熹《四書章句集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