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代傻瓜李博士
-
2 # 槓子火炮
感謝邀請,說實話,我有幾個外國的朋友(玩遊戲認識的),兩個俄羅斯,一個美利堅,在他們看來,漢語確實是最難入門的,當然,我本人對外語也只是半吊子水,我自己同樣認為,最難的也是漢語,為什麼這麼說?英語,俄語,法語都有共同的特點,單詞,單詞組合排序也就那幾個,而漢語則是單個成字,一雙成詞,每一種組合,音調,甚至語氣,都會改變這段話的意義,而且本人絕不是自誇,外國的詩我也讀過一些,但是感覺意思還不錯,讀著卻沒多大的感觸,漢語構成的詩句,你能從至今思項羽中,讀出西楚霸王的豪邁悲哀,能從金風玉露一相逢中,讀出感情的纏綿,能從十年生死兩茫茫中,感受作者的心境,等等等等,所以,個人覺得,漢語韻味最足,也是最難學的。
我個人認為:對語言來講,沒有任何一種語言是簡單的或複雜的。人類是同一個物種,在發音器官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上都是極其相似的,任何一種語言的語音,都存在對應的發音器官及其部位。從後天發展的語言能力來看,學習語音語調、詞彙短語、語法修辭等,在智慧相當的人來說,都是均等的。
但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確實存在難易的不同。學習不同語言的難易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習慣的改變。這種語言或言語習慣是從嬰兒開始在母語環境中
就養成的,成人後一下要改學另外一種語言(或方言),或者說改成另一種語言習慣,肯定難度是很大的。
①語言習慣。母語音素、音位等的發音養成人們使用不同發音器官和部位的習慣。如華人不習慣英語中的【æ】、【ɜ:】、【θ】等音素,英美人不習慣發漢語拼拼的【zh】、【r】、【ü】等音素。一般來講,操同一種語系或語族的人群,使用發音器官的習慣相似,所以覺著要容易些。如,講漢語的人在學習彝、壯、傣、藏、蒙、佤、越、日、韓等少數民族語時覺著要簡單些,學習俄、西、意等語言時要吃力些。
②語調習慣。英美人對漢語普通話中的4個調都感到頭大,對南方方言中的多調(5個以上)更是難上加難,因為英語中沒有在單音節上有這多麼多調,沒有養成這種發音習慣。
④文章習慣。華人寫文章講套路(“章法”)、喜歡拐彎抹角(“胖”fat),西方人有舍說舍、簡要明瞭(“瘦”thin)的手法。
⑤書寫習慣。我接觸的好多歐美人士,他們試著寫漢字時,總是左一下、右一下、上一下、斜一下地亂畫直線,而我們華人居然把個語言書寫符號能美化為一種特有藝術。我們在學習任何外語時,書寫都不是大問題,包括寮國語中的“長尾捲曲蝌蚪”寫起來也是小菜一碟。
總之,據我自己的淺見,華人學習俄語要困難些。只要善於培養新的語言習慣,肯下苦功夫,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