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來的李老師
-
2 # 夢田的稻草人
下面我想具體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首先,在兒童的不同年齡發展階段,對錯誤要求的標準是不同的,是否要施與懲罰需要區分適齡行為和錯誤行為。不同年齡的孩子的心智水平,認知能力,以及身體的神經系統控制水平都是不同的,這是一個非常個體化的問題。即便同齡的其他孩子能夠做到的事,如果您的孩子心智還沒有發育到理解某件事的時候,對那件事如果做得不好不對,是不可以懲罰的。 這時候即便懲罰了,不但沒有任何效果,只會加大孩子的心理負擔和內在壓力。
有效懲罰要依賴兒童頭腦中的知識,而不是在他們內心製造焦慮不安。兒童的自制力是建立在認知控制的基礎上的,需要和兒童的認知解釋相結合。當他們理解某種事情不能做,做了就犯錯而需要收到懲罰時,懲罰才有效果。
有效懲罰的具體操作中的6條建議:1. 讓孩子承擔錯誤的自然後果。總結經驗教訓幫助自己進步。
2. 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是進步的機會,鼓勵孩子進步,避免再犯。
3. 懲罰行為不能以“取消關愛”的方式,使用語言不能是“愛的剝離”的語言
4.懲罰行為不能使用權利壓制
5.懲罰要即時,懲罰要嚴格,但態度要和藹
6. 懲罰要說到做到,不能約定無法實施的方式。
如果有具體事例,可以深入探討具體的操作辦法。
父母如何有效地使用“懲罰”來促進孩子的成長呢?下面的兩點做法供您參考。
“自然”懲罰法
孩子不想完成作業的時候,自然有老師的批評在等待他;不老老實實花時間背單詞,測驗自然錯得多……這樣,孩子是以自己的判斷來改變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依賴於父母的指揮棒,孩子經歷了這個過程就會自主、自信。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是以父母的價值判斷為自己行動的依據,因為更加直接、貼近他的實際感受,才不會扭曲他的心靈。很多孩子學習好,是為了父母高興,不敢不去努力,是因為害怕父母的懲罰,這些都偏離了教育的主線,學習成了父母的事情了。不懲罰,會促進孩子為了自己而努力!
“正向”懲罰法
父母教育孩子時,總會用“不許”等思路來阻止孩子的某些行為。比如,孩子不寫作業,父母就罰孩子抄寫3遍,孩子老是坐不住,就懲罰他坐著不動,這樣的懲罰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其實,懲罰時,父母可以多用“正向”懲罰法。孩子不寫作業,那就“罰”他不寫作業,讓他承擔不寫作業的後果;孩子總是喜歡動,那就“懲罰”他做家務、做遊戲,盡情地玩耍,盡情地發洩,等到他宣洩完了,他也就安靜了。孩子犯錯多是源於對外界的好奇和探索,我們順應孩子的天性,適當地運用“懲罰”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覺得正常了,自然也就不會再犯錯或者調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