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國柱

    過去,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家裡都要貼灶王爺的像。白天把屋子打掃乾淨,糊上新的窗戶紙,傍晚時分把灶王爺像貼在鍋臺側面的牆上。

    記得那時的灶王爺像並不漂亮,是用一塊刻有灶王爺的木板上塗上墨水,然後把一張白紙覆蓋在上面,揭下來後反面貼在牆上,底下的盤子上放兩塊粘糕。我們這些小孩子對灶王爺像不感興趣,惦記的是盤子上的粘糕。

    每當要伸手拿粘糕都被母親制止,告訴說必需要等到送走灶王爺後才能吃,灶王爺吃不到粘糕,上天就不會給咱們說好話。

    還記得灶王爺像乾淨不了多少天,一個月左右就變得黑糊糊的了,因為用柴鍋做飯,煙熏火燎了,很容易燻黃了,然後變黑了,有時還被灶王爺像嚇一跳。

    實際上,供灶王爺沒幾年,後來破四舊就不供了,所以這已是50多年前的事了。

    中國民間供灶王爺有很早的歷史,過去人家多數祭灶神,俗話就是“送灶王爺”、“送灶”。還記得很多家都貼灶王爺,有錢的人家貼的灶王爺像是買來的,花花綠綠的比較好看。

    為什麼要供灶王爺,大人們掛著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民間傳說,歲末時,灶神老爺都要上天稟報,自己所在的這一家,一年都做過什麼善事,幹了哪些惡事,他的心理有一本賬,要拿給玉皇大帝去看,玉皇大帝根據這家人的善惡情況,決定對這家賜福或者給予災難的懲罰。

    所以,人們供灶的目的上討好灶王爺,用粘糕、糖瓜粘住他的嘴,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就不會告狀和打小報告了。

    到除夕時,各家又把灶王爺接回來,在擺上餃子和一杯酒,一家人高高興興,一年都平平安安。

    祭灶神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活動之一,帶有幽默色彩。

    宋代詩人范成大曾的《祭灶詞》,對祭灶的習俗寫得很詳細:

    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看得出,范成大下的本要比我們大多了,大方的沒法比。

    宋朝時,還有一種把祭灶與鄰居分享的習俗。陸游有一首《祭灶與鄰曲散福》的詩: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灶請比鄰。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雪鬢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問君此夕茅簷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陸游還有一首《農事稍間有作》:

    架犁架犁喚春農,布穀布穀督歲功。黃雲壓簷風日美,綠針插水霧雨蒙。年豐遠近笑語樂,浦漲縱橫舟楫通。東家築室窗戶綠,西舍迎婦花扇紅。我方祭灶徹豚酒,盤箸亦復呼鄰翁。客歸我起何所作,孝經論語教兒童。教兒童,莫匆匆,願汝日夜勤磨礱,烏巾白紵待至公。

    從這兩首詩可以看出,宋朝時人們透過供灶神,增強與鄰里的和睦,教育孩子懂得孝道等做人的道理。

  • 2 # 焦點娚孓わ

    傳說灶王爺是主管吉凶禍福的,在農村人們通常將灶王供奉於灶臺之上,由於它能保佑全家平平安安,能給人們帶來吉祥,一般在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做一些各種各樣的乾糧用來供奉灶王爺,希望它在新的一年能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持一個月跑步,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