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靜de頓河

    這個問題我也深有同感。《中華詩詞大會》再次點燃民間古詩詞創作的激情,詩詞寫作的“復古風”重現江湖,一時間微博、朋友圈等平臺,成為了古詩詞愛好者施展拳腳的舞臺,熱熱鬧鬧,你方吟罷我登場,給人一種生錯了年代的恍惚。但是,古詩詞繁榮的背後,很多質量卻是不敢恭維,有人感嘆,現代人寫古詩詞,反倒讓人看不懂了!這,不能不說是詩詞熱在新時代遇到的尷尬。還是分條縷一縷吧。

    第一個,每一個時代都有其流行的文學體裁。這個好理解,符合歷史的運動規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嘛。比如,我們上小學時就從書本或老師那裡知道——漢賦、唐詩、宋詞、元曲,這些定義式的名詞,高度概括了每一個朝代的文學潮流,或者說是文化現象,它形象的告訴我們,文學有繼承性,也有歷史性。不言而喻,古詩詞在其他歷史時期雖然也有,但最突出、最好的詩詞,還是唐、宋兩朝。自宋朝以後,在詩詞創作風格上出現了“宗唐”、“宗宋”兩個流派,就是後人寫詩,不是學唐朝、就是學宋代,這期間,雖然偶爾也會有佳作產生,但總體質量水平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從這一點來看,現代人寫不好古詩詞是情有可原的,因為我們不是生活在那個年代,那真不是我們的強項。

    第二個,古人寫詩詞是“寫意”,現代人太“隨意”。這裡的寫意不同於繪畫技法,但在藝術追求上也有相通之處。古人作詩詞,不論是現實風、田園風、邊塞風、諷喻風等等,都非常嚴肅,很少是就是論事的,講究的是立意,推崇的是錘鍊字詞,注重的是運用典故,即使是五絕、七絕這樣的短詩,也是下了很大功夫,正所謂“看似平淡卻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再看當下一些人寫的詩,不僅對韻律似懂非懂,硬湊,而且語言乾癟,想起啥說啥,不知所云,典型古詩詞中的“蠻撞人”,“老幹部體”。比如前兩天看到一首詩,四句流水賬,最後一句竟是“振興中華向前衝”,如果說是喊個口號也就罷了,把這樣的東西也看做是詩,寫的這麼任性,這麼不管不顧,真讓人哭笑不得。

    第三個,現在的人國學儲備不夠充足。這實際上是寫古詩詞的“硬傷”,試問現在熱衷於寫古詩詞的人有幾個是中文專業,有幾個是家學薰陶,又有幾個經過系統的寫作訓練,我不敢說沒有,但從一些人的水平來看,古文短板還是很突出的。我不是說不是科班出身就不能寫古詩,只要你喜歡,誰都可以寫,但你起碼得把格式韻律什麼的搞清楚吧,要不可真是揣著糊塗裝明白,無知者無畏了,徒有其表,徒留笑柄。既然是想寫古詩詞,那就要按照古詩詞的寫作要求來,起碼得多讀多背一些經典,多少有些意境,有點美感,這是對讀者的最大尊重。現實當中,讓誰都看不懂的“打油詩”大行其道,而且在平臺上自娛自樂式的“互相唱和”,互相吹捧,是對古詩詞的誤讀,也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不負責任。畢竟,現代人,寫不了古詩詞,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但是瞎寫、亂寫,可是要被歷史打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零投入的網賺專案真的可靠嗎?